《见识》第四章 大家智慧
1、 莎士比亚的智慧:论朋友
在风险投资领域有一条金科玉律—投资就是投人。那评价的关键是什么?作者认为最主要是品德,尤其是诚信比能力更重要。下午跟朋友在讨论为什么频繁出现健身房收了会费倒闭的现象?大部分都是资金链中断。市场层出不穷新店,如何找到投资者?我想除了评估未来能够带来收益外,还有一部分是合作伙伴是否可靠?不知是否同意?
分享莎士比亚关于结交朋友的三点智慧:
1) 凡事三思而行,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2) 对人要和气,但不要过于狎昵。
3) 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抠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好的朋友是一生的财富,而损友则是巨大的负资产。珍惜不吝时间,用灵魂跟你交流的朋友。
2、 拉里•佩奇的经营管理智慧
拉里•佩奇是谷歌的创始人之一,主管产品的总裁。后担任谷歌首席执行官后,华尔街一度不看好,结果表明,其不仅有管理能力,也在创新上也很有眼光和锐意进取。分享三点智慧:
1) 把产品做成牙刷 牙刷的特点是每日必用两三次,养成习惯后就离不开。谷歌的主要产品是搜索服务,特点是希望用户每天都能用到两三次,时间一久就会设置为开机默认网页。
当然一个好的品牌,不是固步自封,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就给消费者带来一个惊喜,以提醒大家它的存在。为什么时不时看到可口可乐和宝洁公司打广告,包括服装店每季新品会,都是为了刺激消费者眼球,加深主观印象。当然要把控好度,爆款也不是越多越好,多的的话“心理边际效益”降低,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 从本质中寻找商业模式
谷歌坚持围绕“将有用的信息送达每一个用户”这一核心,重点是“有用”,这对使用者来说是最关键的一点。特别谷歌严谨任何购买排名的行为,这些都被视为作弊现象。想到对比某度上出现的花钱竞价排名导致误导消费者,严重行为还导致丧命,这是多么难得可贵。正因为消费者无经验需要找参考,然而却消费了使用者的信任感,结局多么可悲,希望都能秉承”传承有用价值为宗旨“,不过只要涉及到商业利益,要做到真的很难~
3) 薪尽火传 即未雨绸缪,考虑公司将来衰老死亡的问题。在这个产品快速更新迭代的社会,居安思危永远是不能缺少的。
3、 巴菲特午餐:人生的智慧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惜高价竞拍同老爷子共进午餐的机会?真的很好奇都聊些什么内容。作者经过同与巴菲特共用过午餐的朋友了解,主要竟然不是分享投资智慧,而是分享人生智慧,转述为以下三点:
1) 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不是不鼓励创新,而是聚焦比发散好
2) 不要做空股票
3) 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
最后亮点对于有投资股票的会比较清楚,对于我这个小白有点云里雾里。
4、 销售大师的智慧
1) 销售的本质:把钱要回来 “什么是销售”很多人可能以为把东西卖出去就是,实际上那只是完成一半,最关键是把钱收回来。
2) 持续的生意: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再好的东西,消费者只有用完才会有强烈的购买欲。“充满送“书中营销方式随处可见,短时间内可获得一笔流动资金,但从长期看对营业额是没有多大帮助的。书中还举了个工作中的例子,管理团队时,给员工的奖励不能仅仅是一次充值促销,而是要让他们享受多年,分阶段奖励,才能让员工保持持久的动力,”阶段性满足感“。
3) 商品和服务要让服务者有面子现在不仅要求价格上要有面,在包装、品牌名称等,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销售是基于双方有意向的前提下,如果强制推销会让对方反感。如果我们能顾及别人的面子,生意就能做好,事情就能做好;如果我们为别人提供价值,而不是一味的推销产品,甚至我们自己,就会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