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无法逃离而强行养成的忍耐力,是奴隶的宽容。
宽容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词,既可以安慰自己,也可以说服别人。
即使憋屈又不甘,认为自己不该止步于此。但很快又会将无选择的状态归类为蛰伏。我只是在准备,而不是不想逃离。渐渐地也开始麻木,会说服自己接受现实,不要做无畏的反抗。宽容,是最好的借口。是唯一的道德高地。
你看,是我不要的。
你看,我选择原谅了。
你看,我算了。
你看,我只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是否符合我的想象。我根本不在乎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去掉他人的视角,只有你自己能看到你,你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你看到的我和我又有什么关系?你的视角里我是一个好人,然后呢?我就真的变好了吗?
一个溃败不堪的好人有什么资格去谈论自己的意见,不被架在火上烤难道让你去演讲?
别傻了,忘记别人是谁,才能记起你自己是谁,你又要去往何处。
20多岁是慌乱无序、患得患失、又想要很多的年纪。离着这个年纪越远,我就越在乎自我的感受,我不再需要外界的噪音来告诉我该做什么。我会慢慢看清自己的欲望,明确自己想要的、摒弃那些无谓的。
小时候习惯做一个听话乖巧的人,越年长反而越叛逆,人世在世,哪得几回畅快肆意?我开始拒绝做一个好人,对于不想做的事就明确的拒绝,多说无益。冷漠是一种保护色。能量如此有限,为啥不把爱都留给你在乎的人呢?
不强求理解和认同,毕竟其他人也有自己要处理的人生课题。给彼此的关系都减少点负担,挺好。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缺乏选择的状态,大脑潜意识会慢慢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改变现状改变自身命运,于是会进入一种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当有很多选择时,自我掌控感非常强大,这样人可以长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势,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世界很大,资源很足,最倒霉的事就是被锁在一个视野狭小的范围内,跟太多人一起竞争,要学会跳出那个小圈子,跳出来的办法就是去做有价值的事。
以前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一种倒霉,反而在横向对比之后认为这个环境适合苟活。为了每个月最后一天的发工资的时候一瞬间的开心,默默劝自己宽容,再忍忍,现在就业求职很难,外面可找不着这种只是挨骂就可以拿工资的职业了。在这样慢性的习得性无助里,工作就像黑洞,吸走了我几乎所有的能量。
现在退出来,再回看,发现原来困住我的不只是缺乏选择,还有自己心里的恐惧,跳出去一次今后就不再害怕了。
很多时候,用最简单的逻辑推理一下就看到本质了,但是眼前的很多现象迷惑了我的双眼,这就是噪音,让我不能服从自己的逻辑,而去追随噪音。学会区别信息和噪音,是第一次被赶出舒适圈学会的事。
单纯感受的分享和情绪的宣泄并不能给你太多的滋养,顶多算是一些朋友之间的心理治疗,除此之外,就是增加双方的情感沟通和理解。但类似的行为不能帮助你解决实际的问题,要想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应该是和问题的相关方进行积极沟通,落实可以解决的步骤。
只要有心,花费在试错上的时间都不会被浪费。运气只是厚积薄发的一次意外,除非是天降资源,不然你的一亩三分地只能靠你自己去耕耘。
人往往会高估自己一天能学会的东西,低估三年能学会的东西,注意力这玩意儿跟肌肉差不多,也是越练越强,长期不用就废了。
练得多了,腰也就废了。亲身体验过,腰废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废了还不自知。
挺直腰板行走于人间,哪能不腰突呢?立久了还可以躺平缓缓,而一直躺着,就只能看着自己的天花板发愁了。
目前我能做的,不过是尽最大可能减少外界带来的PUA,离开按老分配的糟糕职场。原来我的能力还是能够去挑一些工作的。
从来没有什么肯定,一直是贬低和责难。只对人不对事,只惩罚而不奖励。简直是职场不值得的典范,这个环境决定了我周围的人普遍不是特别优秀的那种人,我从他们身上学不到太多东西,而只会显得像异类一样格格不入。
突破这个圈,看到更大的世界后,警觉自己之前活得就像一个宽容的奴隶。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而我现在只想做个不宽容的人,望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