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十年光阴;一座城,瞬息万变。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我和你一样。依然在路上。
—— 题记
最初被这本书所吸引是因为它的插图。作者是一个爱好摄影的80后,书中很多章节的前面都夹杂了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对应的照片,很多记录的只是生活的点滴,但配以一两句简单的文字竟显得颇有味道。
“刘同,光线传媒资讯事业部副总裁,因《职来职往》节目一炮而红,成为青年人的励志偶像和奋斗目标。”这是百度百科对他的高度总结。我喜欢他的一句名言,“在大同的世界中,做小不同的自己。”30岁的刘同回看自己北漂十年的成长岁月,对过往的经历进行了总结感悟和反思。想想,其实自己有点像他,习惯性地思索生活,习惯性地用文字记录一些即时的感受。或者我们都该感激这种习惯,日志有时候能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更清楚、全面的看到自己的过去。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中,用文字搭建一个立体世界,随着留下的痕迹,去看一看曾经走过的路,发生过的故事以及遇见过的人,然后发现,我们就是这样成长的。
王菲的《流年》里面有一句我很喜欢的歌词,“爱上一个认真的消遣,用一朵花开的时间;遇见一场烟火的表演,用一场轮回的时间。” 本应该是消遣的事情却认真的爱上了,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短暂的拥有,像花开一样炫丽而无法永恒,于生命本身而言,我们一世的轮回却也只像一场烟火般匆匆流逝,这真是一件悲哀而无可奈何的事。青春大概也一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青春里经历迷茫、困惑,感受友情、爱情带来的喜怒哀乐。然而,“所有少年相约的承诺在未知命运前都只是当下的安慰。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时错过,就是一生。”
长大以前总喜欢幻想未来的样子,于是在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和憧憬中,我们不知不觉也走过了花季雨季。对于“青春”定义到现在也给不具体,但是,我们自己亲历过,又仿似能体会到与以往假想的那么一丝丝不同。《不保留的才叫青春》,很久以前看过这样一个视频,现在好像更懂了一点。如果你让我诠释这句话,我会先借用一下张晓风在《只因为年轻》这篇文章里面提及的,“青春太好, 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 回头一看, 都要生悔”,然后,我想说,不必后悔。正因为你怎么计划怎么落实你的青春,都可能会有遗憾,那么倒不如潇潇洒洒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错了,即使可以更好,但是你的经历才只属于你,那是独一无二的。“宁肯做一个草率的决定,也不愿一直后悔地回忆”,不保留,你青春过。
之所以为《谁的青春不迷茫》的读后感取名《在路上》,是因为我觉得青春在人的一生中的划分并不明显。我们在这段特有的时期里快速地成长、频繁地感悟,虽然对未来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位,但依然带着梦想逶迤地前进着。我们在自己的青春里浮沉打滚,起起落落之间,突然就明白了一些道理。成长正是这样,不是得到就是学到。一个人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解决了,或者便成为这类人中的幸存者,如若不然,便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成为谁。我的青春我做主!面对青春,我的心一直在路上。
很多读者说,这本书很枯燥无味,我觉得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跳出书的本身读出自己的故事。一本记录性的书籍,单看,是看不出太大意思的,但是你可以在作者这十年的心态、思想的变化上面感受到一个人的成长。见证一个人十年的青春经历,然后去对比自己的,反思总结,力求让自己变得更好,难道不该是这样的吗?刘同说,“因为文字的记录,让我尽早明白了很多人晚年才能明白的道理,从而避开了很多浪费时间的弯路”。我也希望自己能跟他一样,因为习惯阅读,因为善于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因为喜爱文字记录,而让自己的青春对比别人有一些不同。
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反复地进行自我问答,自我完善,用自己的青春去换取未来的成就。我知道我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