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

      近五天的“闭关”终于结束了,我迫切想用一句诗对这五天的生活加以形容,那就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其实,这五天只不过是早上六点就拿起书本直奔图书馆,老老实实地看一整天书,晚上八九点钟再背上书包循着灯光回寝室。严格意义上讲,“闭关”只是美名其曰罢了,更何况不是往什么高深的学问中钻。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过说实在话,这样考前的埋头苦干也真的是做得憋闷——其中的自觉或许只占三分,考试的无奈才是大部分动力之所在。

        如果可以,我更愿意把那些自己有所感觉的与课程无关的而平时无暇顾及的杂书痛痛快快地读它一通!

        不过那大多是一种奢望了。

        我本想,大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这样的:把大半的时间交给书本,少部分的时间交给活动。但大学却远不可能如此纯粹,或者说这种状态已然久远的历史。现代社会不可能单纯,而其复杂度也日益加深。大学的外围,就是这个复杂的社会。大学生活不只有热爱和志趣,更多的还是纷扰。以致有自由的空间,却也不能足够决绝,所爱之事时有搁浅。

        回转现实,不管是突击还是临时专心的闭关都有铁定的科学规律作支撑。“越到紧迫关头,时间越少,人做一件事往往就能超常集中精力,瞬时记忆效果也更为明显”的科学定律就时时作为我们“闭关学习”的格言。

        确实无可辩驳,而在其中只有你愿意、去用心,乐亦在其中矣。

      以我的汉语言文学为例,以下就是我这五天“闭关”的感受:

    《现代汉语》,有着大段的语法,而其中的小概念又是多如牛毛,使人疲累。其中的内容又很精细,注重考究,读来费力不少。复习之时,却也仿佛有了初生牛犊的勇气,不管这许多,只觉处处是要点,每一处知识都不肯轻易放过,于是鼓足气力至始至终读它一通。之后就悄然发觉自己似乎心中有了一个体系,看到了大局,也不会“围困”于一个小要点里苦苦挣扎。再回过头来看看其中详细的文字举例,就有一种突然抓住了似曾相识的内容的恍然大悟。后来我又把那些确有难度又极想弄明白的地方多读几回,便感觉自己原有的认识不再那么朴素迷离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古代文学史》,听老师讲课,似乎是把神话和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当时陶醉,过后朦胧。重新翻开课本,我又把它当历史故事来读。然这时,我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这其中有许多我有意寻求而不为人知的道理在其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老师讲起课来就更像是故事、寄寓深刻思考的故事,也是颇令人陶醉。但若认真去听,却大半可以内化于心的。复习之时只是需要把那丰富繁杂的思绪加以理顺,去伪存真。有条件的话,书本是值得再去翻看的,那里有名家跌宕不凡的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有名著的精华,有传奇的故事……认真去读,小则一种享受,大则提升胸中境界。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五天闭关,小有收获。

      如果内心足够纯粹、决绝,把这种“闭关”当做大学生活的日常一以贯之好好去过,似乎也能终成学问。

      我也时常认为:大学有两处最值得去、常去的地方——一是图书馆,二是报告厅。

                                      一八.七.十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去年,为了节食减肥,也为了考验一下自己,参加了一个辟谷活动。前后快1个月,感觉身体心灵都有所得。原汁原味的记录一下...
    甲坤阅读 4,551评论 0 0
  • 春节假期从老家出来后,离上班还有五天时间,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之前刷到的一条微博——“如果给你3亿元,让你在一座无人荒...
    Sawali阅读 5,023评论 2 4
  • 缘起, 大概2012年开始,经过闭关朋友的推荐得老师微信,之后也一直关注老师的动态,及身边的朋友去闭完关回来后的身...
    丽霞_727d阅读 6,988评论 1 5
  • 在开始之前,我想讲一讲自己对于自助餐的感觉,记得老师说过,如果我们平常吃1份米饭,到了吃自助的时候,就会...
    Shopgirl阅读 1,274评论 0 1
  • 昨日,欧同学主讲了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小子,亦正亦邪! 首先,他说到P1...
    堂吉诃德同学阅读 1,29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