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安逸、稳定、挣死工资似乎已经成对一个人“最高级”的否定,人人似乎有着多重身份,永远不要小瞧焦虑的力量,晚上、周末上学习班,接私活,搞代购、兼职小店老板,这还只是平民阶层所看到的拼命三郎,还有数不清的认知圈以外的人,在经营着更多高端的副业。
没办法,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用走,别人用跑,你就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曾有位朋友自嘲:周末的早上,深圳的朋友圈全是在学习、跑步...有毒,吓得正在睡懒觉的我,觉得要被世界抛弃了一样。
最近有位朋友特别焦虑,这位就是世俗公认的那个安逸稳定、拿着死工资的那一类人,也想学别人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换一份更高压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正好,毕业3年的大学同学忽然在朋友圈表现得特别高级,频频出席各种酒会,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她,如今在聚会上,就是她的主场,各种暗示自己现在变得多么“成功人士”。
看到她蜕变得如此完美,这位朋友就给她透露了自己想换工作的想法,想要摆脱这种稳定的人生,于是,就跟着她进了她朋友圈,吃了一顿饭,吃饭的时间不长,这位朋友虽说没有经历过大场面,但总觉得这场饭局异常诡异,饭桌上,每个人都在围着那个领路人跪舔,各种感谢的话不绝于耳,这位有着一丝读书人傲骨的朋友觉得有点不适,但是很快被饭桌游戏冲淡了一点。
吃完饭后,这位天真的朋友本以为了解下情况就可以很快撤了。没想到等对面朋友攀聊了快一个小时后,才等到自己的咨询时间。期间,她每次问到主攻产品和工作模式时,对方各种虚与委蛇,从不谈自己具体是干嘛的,只是各种吹嘘团队里面的每个人之前的经历多么惨淡,现在多么土豪,大谈特谈各种豪车豪宅、月入十万。
所幸,这位朋友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这种社交形式有着本能的抵触,最看不得这种低级的巴结奉承、谄媚讨好,虽说之前跟大学同学说了自己的意图,但是回家之后也不得不编了几个理由来推辞,经过一番折腾之后,这件事情算落下了帷幕,只是不再好意思约饭了。
只是隐隐间觉得,他们的工作模式有点奇怪。
没想到,几个月后,另外一位古灵精怪的同学也跟这个组织有了联系,但是这位同学很接地气,好奇心驱使她实地探访了他们的工作模式,说来大家听之后,果然如她所想,是一种组织。
借这个故事,想说出自己心中的一种偏见: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有多聪明,不会经历某种事情,人心中的贪欲,有时候会扼杀头脑的清醒。通往财富之门没有那么简单,要么靠多年的学问累积的大佬式的头脑,要么靠吃苦耐劳习得一身本领,总之,天上不会掉馅饼。还是努力工作,让别人无可取代,对自己严格要求,慢工出细活,发挥自己的优势,别偷懒,一步一步拥有一眼看清事物本质的大脑。
想起那句电影台词:花半秒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种能力,不可能轻易获得。需要我们有足够的阅读储备、大量的阅历习得、深度思考的习惯。要知道;阅历、阅读和与人交流是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可以不断催化深度思考这个过程,帮助它一次次的发酵,最终走近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