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第一次看见“门前水杉”这个名字,想到了鲁迅先生《秋夜》的开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我一直都很喜欢门前看大树的感觉,因此觉得“门前水杉”这个名字取得真好。
认识门前水杉是在齐老师第3期写作成长营,他是班委,比我年长,所以我称他一声杉叔。杉叔的工作内容是将每节嘉宾点评课的内容整成文档和统计所有学员的作业打卡情况。每次点评课结束不久,杉叔就会把整理好的文档发在群里,方便大家回看,那时我觉得他真敬业。
第三期快结营的时候,我离两万字还差一点,因为杉叔负责这块工作,所以我那两天常常在群里喊话杉叔,让他开放表格。最后一天,我终于写完了2万字,但发现文档无法编辑了。我很着急,找了杉叔好几次,傍晚,杉叔终于出现在群里。当我要去填表时,却发现表已经填好了,除了杉叔,还有谁会给我填表,又想杉叔还要帮群里那么多伙伴填表,那一刻真得很感动,我已经很久没见过如杉叔这般认真负责的人了。
结营后的某天晚上,大家与齐老师闲聊。聊到兴头处,杉叔突然来了一句“串群了,原来这里没有将进酒”,瞬间就觉得杉叔还很风趣。认真敬业又不失风趣幽默,因而看到采访群友的命题时,就想到了杉叔。
1、文字整理和利他精神
我是个懒人,觉得文字整理这样的工作实在是繁琐,但杉叔却能这么认真,除了佩服,更是好奇。
我问杉叔,为何选择这个工作,他说就是因为繁琐,所以才要去做。这是服务大家,也是社群维护的需要,他很乐意服务大家。
其实在齐老师的第一期写作营里,杉叔就开始做这个工作了。那时他还不是班委,却总在点评课后的第一时间导出音频,分享群里,极致利他。后来被齐老师邀请负责统计打卡情况,每一次都列了很详细的表格,期期如此。
我问杉叔是否比较擅长整理类的工作,杉叔说都是向宝丹老师教得好。
然而宝丹老师说“这个高徒从来不需要我操心,任何事总是事无巨细,有时候我可能不需要说什么,一句话,他就已明了,并且完成得很好。”
阿德勒曾让我们思考“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加以实践。”
稻盛和夫也说“为社会、为世人尽心尽力,是做人最崇高的行为。”
彼时我还不太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利他,但看到杉叔,这才明白,利他不仅是为别人做了什么,更是发自内心地想去为别人做什么。
2、日更挑战和写作目标
杉叔跟我一样都参加了日更挑战,不同的是我已经弃更数次,杉叔却已经坚持200天,是S4日更王者。我问杉叔打算坚持到何时?又是什么动力让他一直坚持写作?
杉叔说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只要还想写就会一直写下去。虽然写作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困难,但每天还是想写点什么,就是这么简单。
就是这么简单,但又不是那么简单。杉叔深知写作变现之路道阻且长,要到达目的地,除了不断学习和积累,没有其他捷径。所以在第一期后就申请成为齐老师的长期学员,因为只有跟随优秀的人,才能把写作练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杉叔的文章主要是写过去的事,写身边的事。文字朴实无华,却又常常引人共鸣,而且文字之中也有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感悟。
最近,杉叔参加了故事课的学习,开始写故事了。他的《一只猫》不知大家是否读过?我读完后真是被他强大的想象力和思维的严密性所折服,就如悟心斋老师的点评一样,杉叔堪称一位准艺术家了。
杉叔说故事文和随笔是他以后努力的方向,我相信也期待杉叔更多的好文章。
3、将进酒的故事
我在前文说过,将进酒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点,所以这次采访也好好地了解了一番。
开始我以为杉叔喜欢李白的《将进酒》才常常提起将进酒,一采访才知道,将进酒是杉叔的老友。杉叔也为老友写了文章,“老朋友将进酒,不光诗写得好,字写得好,还特别幽默诙谐,还自嘲。看来直叫人说有才,肯定有一颗有趣的灵魂。”
都说同频的人才能相遇。在我看来,杉叔也有着一颗有趣的灵魂,所以他的想象力才那么丰富,他的故事文才那么精彩,读完余味无穷。
采访杉叔的过程中,杉叔的话并不多,但从他的话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如赤子般的真心实意。这份心意,是在经历社会沉浮后,依然有少年般的性情。
突然又想到了水杉树,在我们南方,水杉是很常见的植物,一般都是排列种植,树干修长,枝杈繁盛。长条形的细细叶片,密密匝匝又规矩整齐的排列着,像极了青春期挺拔有略显清瘦的少年。而挺拔的枝干,也无时无刻不在预示着昂然向上的生命力量。
杉叔亦是如此,积极向上,充满希望,走过半生,仍是少年。
齐帆齐微课第4期第14篇,1759字,累计207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