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体止的对比,比孩子身高体重、饭量、说话时间等等。
孩子的成长不是简单的线性成长,会出现涌现和突变,有些孩子一岁多还不说话,到了快二岁就会流利清晰的说:“我要”“妈妈”
正确做法:只要按时去做儿保,孩子没有任何生理上的问题就不要杞人忧天,而且孩子是你的,不是因为她瘦了矮了你就不喜欢他,所以接纳自己的孩子,爱他就好。
二、不停的说:不要拿这个,不要玩水,不要走太快,不要.....
家长的诛多不要,限制了孩子探索世界,造成孩子成年后做事畏畏缩缩。
正解做法:把不能让孩子 碰的东西收起来,如把厨房和厕所门关起来,还孩子一个可以让她自由探索的世界。
三、一旦一起玩时发现抢玩具事件,抢别人玩具的孩子就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孩子小的时候对玩具的属性是很模糊的,看到别人玩觉得好玩就本能的想要来玩,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并把这种正常的行为上升到道德层面。
正确做法:这个玩具是我的,我也要玩,如果你想玩我们可以一起玩,当然家人平时可以和孩子多讲讲这样的故事。
四、强迫孩子向别人问好,说再见。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自己的自主权,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不喜欢叫人,父母要尊重孩子。
正确做法:孩子不愿意时不要强迫孩子,可以在过后用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做个懂礼貌的孩子。
五、孩子走路摔跤立马紧张的抱起来,然后抱着走。
孩子在走路和摔跤中可寻找走路不摔跤的方法,家长不可能一直抱着孩子,就让孩子自己去跌跌撞撞的成长吧。
正确做法:给孩子一双舒服的鞋子,宽松的衣服,平坦的地面。摔跤时装没看到,让她自己起来。
六、喂饭喂到三四岁。
吃饭是孩子可以选择的第一个东西,把孩子自己生命的权力交回给他。而且吃饭也是一种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方法。
正确方法:十个月后可以做一些软一点的块状的食物给小孩自己抓着吃,慢慢长大要定下规则:给够她吃饱的量,让他要吃完,指定地方吃饭,掉下来的饭要放在哪里。
七、给孩子在外面换尿布,强制孩子学习大小便。
这样容易引发孩子的羞耻感,便孩子更紧张可能还能导致尿床的严重现象。
正确做法:不把尿,不在外面给孩子换尿布,不强制孩子大小便 ,让孩子想拉就拉。
八、给小朋友看电视,玩电子产品。
最新研究建议:12岁以下的孩子不要玩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会导致 孩子缺乏想像力,无法集中注意力,模仿电视内的一些暴力动作。
正确做法:家人和孩子在一起时以身做则,不玩电子产品,不看电视。
九、给小婴儿喂奶时玩手机,看电视等。
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妈妈就是因她而存在的,只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这个时候要让她获得绝对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正确做法:喂奶时手机放远,电脑关了,眼神和孩子交流,和孩子说话。
十、孩子在学校犯错,家长到了学校和老师一起批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天,孩子受到老师的批评心理不好受,应该要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若是得到指责会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羞耻感。
正确做法:对老师道歉,安慰孩子,回家后用故事的形式和孩子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