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父母过什么的生活,就会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父母生活的界限,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界限。
爸爸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上学经常生病,只读了四年级就辍学了。妈妈小时候兄弟姊妹多,就在家里帮外婆做家务,没有读书。
由于爸爸和妈妈的文化水平不高,早早地担起了家庭的责任。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的干农活。
由于爸爸妈妈没有时间管我,放学后我的空余时间非常多,可以找小伙伴玩、看电视、或者干家务活。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小时候妈妈喜欢和邻居打牌,我就坐在妈妈旁边看,结果我也学会了打牌。
所以,在暑假里,我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或者玩纸牌,从来都不看书。
爸爸妈妈一致认为,女孩子读到初三毕业就可以了,反正迟早要都要出去打工。所以他们也从来都没有管过我的学习生活。
当我学习上的遇到问题,我就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因此,我一直就是在这种放养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
而隔壁邻居,夫妻俩的都是初中毕业,且都在单位里上班。
在他儿子上小学时,他们会每天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不懂的地方也会教他。
进入中学,他们经常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就这样他们俩一直鼓励和陪伴着儿子读书。
在《不平等的童年》中,作者安妮特•拉鲁介绍了中产阶级家庭父母的受教育水平高,会给孩子安排各种有组织的活动,经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这种教育方式叫做协作培养,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习各方面的技能。
而工人阶级家庭或者贫困家庭父母,由于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他们也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课余时间任凭孩子自己自由支配,可以玩游戏,看电视。
这种教育方式称之为成就自然成长。
所以父母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决定了教育孩子的方式。
从《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我知道了成就自然成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未来发展不利,因此我选择协作培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愿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能通过每一次的学习,每一次的成长,懂得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