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它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的行为选择和施政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政绩观的核心是“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明确政绩的核心是为民造福。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政绩也应当是为人民创造的。政绩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更不是个人荣誉的累积,而是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实现和生活的改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以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政绩观需要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领导干部应该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同时,还要注重调查研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只有这样,我们的政绩才能是实实在在的、经得起检验的。
政绩观需要实践检验。政绩不是喊出来的、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追求政绩时,要注重实践、注重实效。我们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同时领导干部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还要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只有这样,我们的政绩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总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我们要时刻牢记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坚持长远眼光和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检验和自我约束,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