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

窗外雷声阵阵,天黑如墨,暴雨如倾……

冲一壶红茶,和老狼一边喝茶闲聊,一边静坐听雨。

最近重读《红楼梦》,突然想起林黛玉说的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那一整回的故事或许忘了,唯独这一句不时在心头萦绕。

呵,这泼天的大雨。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嬉逛大观园。那一天,老祖宗贾母兴致很高,在大家的簇拥下,领着刘姥姥一起逛园子。

荡舟湖中时,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呢?”

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黛玉所言的李义山,就是李商隐。

义山是他的字,很多名句,如“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皆出自于他。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唐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原诗中是“枯荷”,到了红楼梦里被改成了“残荷”。

从“枯”到“残”,出自林黛玉之口,别有一番妙处,引人无限感叹和遐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夏日正浓时,茂盛的荷花备受追捧。但枯荷败落,连宝玉都难忍了。

是呀,娇羞的女儿之态谁都喜欢,一旦或枯或残,就眼不见为净了!

不过,枯荷的垂败,在摄影师或者画家眼中,随意勾画就能呈现不同的形态。

这种简单的美,似乎更能触人心弦。

残荷的枯败里,也藏着一种不折的神韵,一种淡定不惊的气场。

当生命不再有耀眼的花衣,依然以清香的筋骨伫立,好一幅残缺的美卷。

留得残荷听雨声。点点雨滴拍打枯叶,更似黛玉敏感脆弱的眼泪,落在心间。

只是连黛玉自己也感叹,“近来眼泪似乎比往年少了。”

花开花败,枯荷残美,泪少了,心也快枯了吧?

留得残荷听雨声,黛玉的一个“残”字比“枯”更让人心生戚戚然。

呵呵,想多了,喝茶喝茶。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