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无锡出差,干完正事,剩余的时间比较有限,又贪恋周边的美景,所以一直在赶路、赶路、赶路,想把向往的地方都看一看。地铁、高铁、出租车,一路换过来,真有点赶路一小时,观景两分钟的感觉。
最终的结果是,太湖离的最近,却没有去,因为想着后来会有时间。上海去了,走马观花,除了觉得人多,东方明珠还没有在电视上看到的让人惊叹。而且走到景点时候往往已经很疲累,游玩的兴致大大减弱,夜里回到酒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一直走,不能停下,这世界就没什么美景和快乐可言了。我当时想。
旅行如此,人生也如此。
常有要好的朋友,许久不见,一个什么情景偶然触动了情怀,一个电话打过来,感叹生活过的太匆忙,来自工作、家庭、圈子的压力矛盾,让自己变成了没有幸福感的人。我感同身受的这种所谓“没有幸福感”就是在人生的路上只顾着赶路,没有给自己停下来的时间。
大多时候,这种匆忙赶路的感觉,来自自身心里习惯性绷紧的弦儿。就像一个小学生,周一到周五期间总能在六点钟就主动醒来。这种醒来,基本上没有想要早起的兴奋感和愉悦感,只是遵循要求让自己的生物钟习惯性的保持了这样一个运行状态。
太多励志的鸡汤文告诉我们,要努力,要勤奋,要自我加压,要奋起直追。这种激励本身没有错,但这种激励营造出来的紧迫感,往往让我们童年不快乐,中年不自主,老年不从容。
可不可以勇敢的任性一下?我不想走了,要停一会儿……
要在旅行途中停一会儿,停下来坐在山石上,听听风,摸摸草,看看有没有一只蛐蛐顶着秋风藏在洞里偷偷歌唱。看着大家挥汗如雨的为了山顶攀登,我就慢慢走在路上,摸摸刻着深深字迹的石头,问问石缝里细细的溪水有没有窥到落花的心事儿。等大家登高望远准备下山,我可能才刚刚到达山顶,当然,日出我是错过了。不过刚好,我就坐下来感受一下夕阳的余晖,也许落霞满天,鸟影疏落;也许暮霭沉沉,萧索清冷,喜或者愁的情绪也都相宜。总之,心底是平和宁静的。
要在忙碌的工作里停一会儿,停下来整理一下、理顺一下、思考一下、学习一下。计划和总结不是形式,无论写在纸上,还是放在心里,都是反思和提高。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除了一直奔跑,还需要把握方向。如果工作做的太累,一是方法不对,二是从未停下。别说停下来就会被超越,被淘汰的话,人为的制造盲目忙碌的悲壮气氛。别光看到马云吃泡面就给自己打鸡血,马云还停下来为员工设计玉饰呢,从没有哪个人是靠累死来换取成功的。
要在生活里停一会儿,停下来给孩子梳个别致的小辫,停下来陪她玩一会儿玩具,不怕她弄脏了衣服,搞乱了家。谁规定晚饭非要6点半吃呢,如果家人都还不饿,就别掐点进厨房吧。谁把生活过成了回家就是干家务,吃饭,急匆匆的催孩子,百无聊赖刷手机的模样?停一会儿吧,桌上的一束花草,全家的一次散步,相约的一场电影,也都是生活应该有的样子呀!
就像大家都不喜欢读没有任何标点的文章一样,人生也不能没有停顿,毕竟,是这些停顿让生活有了节奏和韵味呀。
我不想走了,要停一会儿。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