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羡慕有自己爱好和追求的人。这里的爱好,不是口头上表达的喜爱,而是发自内心对一件事,一件物的痴迷,为此探索到更深层次的领域,并享受这一探索的过程。第一次接触到《棋王》时,印象极深的就是棋王一听到有人能和他下棋就两眼放光的情形,而后再在阿城的文字中仔细了解棋王,回忆起他两眼放光的那一场景,觉得一个人的热爱表现大抵就是如此了。
棋王本名叫做王一生,因为酷爱下棋,大家都叫他棋呆子,“我”第一次遇见王一生是在去插队的火车上,在和他下棋和聊天的过程中,对双方有进一步的了解,结交成为好友。王一生因为不和“我”一个地方插队,许久没见,再见竟因为他一路找人下棋,便让他和“我”插队地方最厉害的下期高手脚卵下了几局,结果王一生赢了。脚卵很佩服王一生,希望他去参加区内的大赛。王一生却因为自己插队时经常外出找人下棋表现不良,分场不准让他参加比赛。王一生没什么奢求,只想最后决出胜负时和前三名下一局。最后挑战时有更多人出来挑战,变成了以一敌九的轮回战,王一生拼尽全力,最后赢下所有比赛。
王一生对于生活的理解是十分简单的。王一生的家境不好,小说中有一段描写了有关他“吃”的动作,他对吃是十分虔诚的,吃饭时是精细的。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王一生和“我”的关于吃的分享的故事。“我”给他讲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他说起《邦斯舅舅》,他不停来反驳。而王一生自己说的却是很久以前教育小孩要节约的故事。在王一生认为只要能吃到就是幸福的一件事,而馋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多余的欲望。他毕生所追求的,是象棋。超过生活基准线以上的东西,他是不会烦闷的。而我们,对于人生又是报以怎样的态度呢?在如今社会利益名誉等的驱动下,很多人都牟足劲想出人头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的一生就不断地在得到就空虚,得不到又痛苦的境遇里挣扎。并不是说这样的人生就是失败的,可王一生将自己的劲都给了象棋,相对产生的对象棋进一步的理解是绝对化的快乐。我们不一定要和王一生一样,这种对生活的痴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乐趣,适当转移关注点,升高和降低些许标准,重拾活着的乐趣,是王一生带给我们的人生观。
小时候的王一生经常看别人下象棋,自己慢慢领悟逐渐学会,经常和别人下棋。是他对于象棋的痴情,让他在垃圾堆里翻捡棋谱巧遇高人-捡烂纸的老头,那时候的他和老头站在灯下下盲棋,王一生不停地琢磨棋路,终于赢了一局。比赛时的王一生,没有空闲喝水,半晌报完棋步再喝,最后与冠军讲和更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这似乎是让人感到疑惑的,一个人究竟要对一个事物痴迷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真正做到拼尽全力?
也许王一生对于象棋的痴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母亲对他的支持。母亲的支持让象棋变成了王一生的精神支柱,让他用命去搏棋。最后参加比赛前,王一生将书包递给“我”让我好好保管,是因为里面有他母亲亲手刻的无字棋。亲人给予的爱化成无形的力,是永远不可估量的,而这象棋的一步步里,除了他自己的爱,也融入了母亲的柔情。正因为如此,才能让阴盛相衡,棋路全开吧。
阿城最后写道:“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于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我坐在这井里,以为自己看到了天的全部,为群星闪耀赞叹,为不断的阴雨抱怨。可不知跳出这井,就会发现另一番乐趣,看淡了世态炎凉与欲望的交织,得到的是真人生。回头看井中的自己,大概多的也是可惜和怜悯。
王一生自始至终追求的 ,是象棋,也是精神上的自由。
我敬佩王一生。
我敬佩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