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的又一档文化类型的节目新鲜出炉,不出意料地走进我们的视野,一夜之间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
不错,这就是这些天在各大网站引来热议的《国家宝藏》。自从第一期在上周播出以来,大家很多都在为这个节目的设计创意和制作叫好,确实,这么一档有特色的节目,观看的同时还能得到精神和知识上的双重享受,何乐而不为?
张国立老师亲自主持节目,同时中国国内富有盛名的九座博物馆馆长亲自挑选出馆藏瑰宝,再加上老中青年演员的精彩呈现,一件件文物仿佛拥有了一个灵动的生命,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它们的前世今生,我们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总之,作为一个目前还是在读文博专业的学生,个人觉得这是一个经典并且值得我们不断回味的节目。
前面说了很多,也都是关于节目的一些梗概,其实通过看《国家宝藏》,让我更加明白也更加深刻的是一种贯穿中国从古至今的精神-----传承。
传承这个词,想必我们都不陌生,甚至在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中,传承显得格外重要,回望一路走来的历史,不就是一代代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下来的吗?
时代不断在改变,在向前发展,对于传承,每代人或许有不同的记忆。遥远的古代,口传心授,腾印抄写,那是古人的回忆;而在我们不断发展的现代,我们又怎么继续跟随古人的脚步,将这延续许多年的文化传承下去?
《国家宝藏》或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好的想法和途径。
第一期的播出,我们看到了宋徽宗的扮演者李晨演绎了《千里江山图》的前世,历历在目,恍如隔世,而这幅图的今生更是令我们赞叹不已,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仇庆年老师,为了国画颜料的制作技艺的能够流传下去,付出自己的很多努力和心血,古稀之年,仍然去山中严选矿石,按照制作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才有了今日《千里江山图》复制品上那种华丽绚烂的颜色。
那位故宫博物院的讲解员对于瓷母细致生动的讲解,何尝不是一种传承?每一位游客经过故宫的各个宫殿和展馆,他们作为文物的守护者,向游客诉说文物的故事,知无不言,有问必答,也使文物仿佛“活”在了大家的眼前。
面对战争年代的战火以及混乱的场面,梁金生先生的祖父和父亲毅然决然地选择参加守护文物去峨眉山的任务,这也是一种令人赞叹的传承。那件石鼓,不但见证了古代的风雨轮回,更是见证了几代人共同的传承和坚守。时至今日,梁金生先生宝刀未老,仍然在故宫从事相关文物工作,坚持不懈。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群让我们敬佩的人。这种传承感人至深,扣人心弦,几次泪目,几次泪如雨下,那的确是心的回响。
最后,请允许我用《哑舍》里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几句话作为结尾:
它们在岁月中浸染了成百上千年。
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
每一件,都属于不同的主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事。
每一件,都那么与众不同,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
谁还能说,古董都只是器物,都是没有生命的死物?
(这篇是自己在简书上的处女作,请大家多多指教,非常感谢您的建议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