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三十的老师笑着说,“我脑袋里有个瘤。”
然后全场静默。
是最后一堂培训课的时候。习惯了边讲段子边愉快学习的方式,老师那堂课却略显严肃。
听完最后一个注意点,我们准备好好看老师怎么用段子总结,再乐一把,淡定告别的时候。
砸下来这么一句。
是拿到公司体检报告的那刻发现的,不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
老师说,那一刻整个人是懵的,第一反应是家人怎么办,然后突然觉得,拼到现在是不是真的值得。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趁年轻有精力有资本,好好拼几年,好好多挣点钱,给以后打基础。熬夜、通宵备课算什么,没按时吃饭算什么,年轻不怕!”
“这个讲台倒下了不只一个老师,但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总觉得,我注意点儿,也没异状,不怕,继续多拼几年!”
“拼到现在,发现要是没有了好身体,你什么都守护不住。对不住大家了,最后一节课让你们听到这些。但是,真的,千万注意身体!”
2
各种“老年病”都提前了。
先是在老家公交车上听到俩估摸是医院的阿姨吐槽,说最近接待好多患者,以前三、四十岁才会高发的病,现在十六、七岁的小孩子居然就有了。
再是实习时候,二十八岁的姐姐颈椎病严重,稍不注意就压迫到神经,想吐。
最近好朋友们互相吐槽,颈椎劳损、肩颈僵硬、腰不舒服、心跳过速…还有妹子半夜三更突然心脏不舒服,享受了一把在异国他乡凌晨两点被抬上救护车的待遇。
我们就是一群二十五左右的男男女女。而已。
3
我自己好不到哪儿去。
之所以开始控制饮食每周运动,除了狠下心决定保持体型外,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
研究生实习时候的事儿了。
我一直说服自己,之所以那份别人羡慕的实习到最后没有留下来,是因为本身公司没有编制了。
这的确是客观原因,但中间其实有一段插曲。
实习后期,公司最忙的时候,我曾经病了半个月,病毒性感染。
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感染,身体突然垮掉了。
挂吊瓶,整天浑浑噩噩状态低迷,两手因为打吊瓶后按压没做好,血管周围已经泛青。
又因为挂吊瓶需要两小时以上,每天都只能去到公司半天,帮不上什么忙。虽然当时的老大没说什么,但自己过不去坎儿,到了和老大约定的实习期满,也就没有争取些什么,主动提出了离开。
挤地铁、琢磨上班那些事儿、查资料、写论文…于是以“锻炼浪费时间、之后再说吧”为理由,停了运动,放肆了饮食。那时候回学校很晚了还吃夜宵,吃完了写论文,然后赶紧洗刷刷就睡。
即使是周末,也就基本因为“太累了”而睡半天,或是打鸡血“拼一把”而总凌晨才睡。
慢性咽炎、感冒总要一个月才好,我没觉得这是身体的警告。
那个“之后再说吧”的“之后”,就无限“之后”了。
然后我就应了那句“自作孽不可活”。
4
我们不要仅仅活着,我们想要好的生活!
于是,我们陀螺般旋转。可以一上午坐在电脑前查资料一动不动,可以加班到晚上9点以后随便塞点吃的,可以放弃运动,因为“太忙了”!
我们总觉得,大家都这么拼,有问题吗?
嗯,体检报告上从一路绿灯到开始出现看似不重要的毛病,医生开始建议“不要久坐,早睡,注意休息…”
前段一中医诊断说我需要好好内调,告诉一个姐姐我的状况,被告知“那个医生真是大惊小怪,我们谁没有这些问题。”
什么时候起,我们把亚健康,也看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为了好的生活才开始拼,到最后却忘了,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活着,健康地活着。
5
好像总要到不那么健康的时候,才会去在意健康这回事。
食疗、养生、膏药…我们开始问,我们要吃些什么调理,怎么才能把这状况改善?太耽误事儿了。
可是,等等。重点似乎又一次错了。
这种问法,是不是调理好了就继续折腾的意思?
或许每周的锻炼没什么明显效果,每天吃蔬菜没觉得享受,每天早睡早起没改善生活。
但健康,就是这些所谓“看起来没效果”的事积累起来的吧。
我们之前所做的,决定了现在的身体状况;而我们现在怎么做,决定了之后是否健康。
小时候嫌“多吃青菜,注意用眼,坐1个小时就站起来活动活动、望望远处”是啰嗦。
现在,稍微有点后悔为什么没用心听。
6
虽然后悔,虽然选择知道了这么些道理,但内心也明白,我们总还是要拼的。
已经是内化成习惯的东西了。
可是,拼搏,不是拿生命去拼。
最近有人拿着数据说,久坐是在消耗生命。是否真实尚不确定,但真的,每个莫名熬到凌晨的夜晚,都觉得自己的心脏承受力在变弱。
我们还是需要用力工作,但是,至少希望自己能偶尔停下来,听听身体的需要。
学会控制,是成长的标志。
我们曾经每天锻炼,健康饮食,远离垃圾食品,早起早睡,精力充沛。
至少不要做消耗自己的蠢事。为了每一个明天的自己,从每一个今天起,对自己多一点要求吧。
我们用拼搏换明天,却别再罔顾健康,混乱作息和生活,用生命搏前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