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刚起床,先生就一个人自言自语,模糊中我听到“好人没有好报”,然后是一声叹息。
吃早饭的时候,他一脸的黯淡。
我才知道是李医生因为说实话而被训诫,进而去世的消息,让很多人不能释怀。
当初,如果不是他提醒这次的肺炎传染特性,也不会被“特别关注”,或许他的病能得到及早治疗,幸运地生存下来。
他的善意直言救了很多人,没想到,自己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自从春节放假以来,为了安全,也为了不给国家增加防疫负担,我们一直宅在家,足不出户。
闭关在家的这段日子,我一直在学习一些计划中的东西,所以很少关注这些消息。
当听完先生讲这些东西的时候,我特别想给他上课,因为他经常有话直说,伤人伤己而不自知。但是,我及时制止了这个想法,只是劝他从这件事中学习,给自己长教训。
有话直说,并没有错,但要看清要说话的对象。如果听者是一个特别明事理且心胸开阔的人,那可以直说一些比较重要的话。
比如唐朝的大臣魏征,总是敢于纳谏,他不怕唐太宗李世民生气,该说的重要事情一定会说。前提是,他面对的是一个比较贤明的君主。
知人知面不知心,世上最难看透的就是人心。
李医生这次掉坑的一个原因是,他并不了解领导的个性和肚量。
说话要看对象,若是一个特别容易钻牛角尖的人,听了不愉快的话会一直心中有疙瘩或睡不着,还是不要直说甚至不说为好,免得给自己惹一身麻烦。
这听上去,有点像小人,又有点像拍马屁,似乎在鼓励人们专捡好听的说,其实不是。
假若有一天一对情侣吵架,男方坚持要分手,理由是女方太丑。
旁观者听到这个解释,尽管他说的比较客观,但大多还是不能接受:那姑娘是不太好看,但也不用这么直接说出来去伤害一个人吧?
所以,现在很多人分手的理由是这样的:对不起,我们性格不合适。
这种避重就轻的方式,虽然也经常会让人非常愤怒,因为通常没有说出关键原因。但人生苦短,有时也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才能坚持着活下去,不是吗?
我们从小的教育是要做个诚实的人,不撒谎。这种教育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可踏入社会后,发现学校教的内容好像跟现实大相径庭,有时甚至不能用。
倪老师说过一个案例。
有一天,一个妈妈带着女儿去他家。刚进门,小女孩就说了一句:“这房子又老又破。”没想到,妈妈听到后及时制止她说下去,因为担心主人听到会不开心。
巧的是,这句话正好被倪老师听到了,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教育那个妈妈:“孩子说的是实话,为什么要制止她说实话呢?”
学校一边教孩子要诚实,家长另一边却告诉孩子不能实话实说,真是自相矛盾。
如果不及时纠正,孩子就会一直混乱下去,分不清场合地乱说话。这很可能会出现孩子经常撒谎的情况出现,家长不但没有反省,反而恼羞成怒,结果把孩子暴打一顿。
家长犯错,孩子买单,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孩子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父母要么吼要么打骂,觉得孩子不争气。其实,可能是孩子身上的其它问题导致的,有些是身体上的原因,还有些是精神上的问题,因为孩子不懂再加上年龄小,根本没有自控能力。他们需要的是家长发现这些问题并帮忙调整,而不是一味地打和骂。
如果打骂就能解决问题,那家庭教育早就应该变得很简单了。事实上,并没有。
现在但凡能像倪老师这样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他纠正了很多父母的观念,尤其是母亲的做法常常让他不能理解。
纵观整个地球,似乎生儿育女的重担都是在妈妈身上更多一些,但实际上很多母亲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尤其在育儿上的教育是缺失的。她们只能用从老一辈那里看到的方法,继续教育下一代,孩子出了问题却根本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更不要说如何去解决了。
通常,家中由母亲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生病了交给医生,平时忙着生活,没有精力去教孩子一些特殊的技能或本领,比如说话。或许她们有人能周旋于人际交往,或许她们也时常窘迫于自己的言词不当。
但不管怎样,教育孩子要诚实是一定要的,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至于说话看对象,还是需要父母来教,只不过用身教的方式会更好。要相信身教大于言传,做了之后,该说的时候再说,这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