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上周F问我,她的爸妈已经开始催促她结婚生子的事,问我她该怎么办。
F毕业工作两三年,慢慢发掘了自己想做的事也有了点存款,有考研的打算,目前在准备中,当时还神采飞扬地对我说,如果有机会还想出国深造。
如果结婚生子的事情提上日程,极大可能就意味着,她的计划,彻底夭折。
我想
仔细想想,如果按照传统人生路线,对于女性,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只有两三年。
22岁,大学毕业
22岁-25岁 学习、工作,体验人生
25岁-27岁 恋爱结婚生子
——生命结束 家庭 、生活、工作
22岁大学毕业,对未来充满憧憬,觉得自己是明日之子,无所不能。确实,22岁,自主的开端,拥有无限的可能。
步入社会,开始第一份工作。慢慢看清现实和想象中的不同,更在这个过程中沉淀,认真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想过的生活,契合自己的人生态度。终于,能毫不心虚的开启新的征程。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来将它填满。然而,当你对自己的人生,开始理清头绪,和另一件人生大事——结婚生子,就不期而遇了。
结婚生子,就意味着陌生的新生活的开始。
你的时间虽然拥有权在你,但支配权却不完全在你了,你需要把它分成三份,甚至更多份,家庭成员辐射的范围越大,真正能留给自己的时间就越少。
你期待的新征程、眺望的远方的模样,却同样也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这时,自然就需要取舍。
而在这个不管是单选或者多选的选择题中,结婚生子,它终日以不需任何前提条件的必选项陈列其中。若是你选择性忽视此选项,可能还会引来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五花八门的质疑。
自古云:成家立业,这是根据旧时代男性的境况而定的。而现在,特别对于女性,真正适用的顺序应该是立业成家。
这个时代对有追求的女性还是很苛刻的,过了25、26,不管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如今二胎开放,即使已婚已育,在职场上都存在相对的劣势。因为在下一代的培养中,虽然都有父母双方的自我牺牲,但母亲的自我牺牲程度会更深。
所以立业成家,对于女性才更有可行性,这里的立业,也不是说事业要多么成功,而是有清晰的职业方向,亦或者是清晰的自我认识。
试想,如果现阶段都还没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因为年龄慌乱地进入一个新阶段,你敢说你有底气,能协调好成家后更为复杂的人生模式吗?
反正,我是不敢的。
我的答案
很多人把结婚生子看成人生的终极目的,对它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自我实现。
这样的意识,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压迫感。我并非崇尚不婚主义,但如果我只为自己活两三年,我是不愿意,更不服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