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画一张组织运作图开始说起
《哈佛商业评论》应该在2003年发表过管理学界的大佬明茨伯格对于“组织运作图”的思考文章,对此还需确认。我是在微信上看到那篇长文的,刚一见到具体的内容,我思想某处的火山就被触发了。
在管理学学术领域和实践中,组织结构图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概念,因为:
如果你想用一张图来了解公司的情况,你多半会得到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图上的小方框一个叠一个、整整齐齐地堆在一起。
但明茨伯格显然有自己的观察,他说,
组织结构图只能展示管理人员的姓名和头衔,其余的信息一概没有——没有产品、没有流程、没有客户,甚至很可能没有具体的业务内容。事实上,用一幅组织结构图来“看”一家公司,就像是用一张市政府官员的名单在城市中找路。
如果你对商业或公司有些许了解,你会自然而然感同身受。有了问题就会去思考一种解法,明茨伯格的解法是:
过去几年来,我们一直尝试着用一种新方法来绘制、观察组织。我们将这一方法称为“组织运作图”(organigraph)。这是仿照法语中表示组织结构图的术语“organigramme”而构成的新词。组织运作图并不完全排斥原先组织结构图中的那些小方框,但它引入了新的形式——“中枢”(hub)和“网络”(web),我们认为这些形式反映了今天人们在组织中的工作方式。组织运作图不只是照片,它们还是地图。它们更多的是提供了公司版图的概览——山脉、河流、城镇以及连接它们的道路。——引自《画一张组织运作图》
详细的内容可以参看明茨伯格的文章,由此引出我思考是:
为什么明茨伯格发现了这样的新方法?就因为他是明茨伯格吗?
2 威虎山的联想
首先,对于“结构”一词我们要做一些天马行空的联想,我的联想可能有些奇特,我想到了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
可以肯定的是徐克的电影是《智取威虎山》新版本,换句话讲,徐克一直尝试着用一种新方法来观察、拍摄智取威虎山的故事。这是最吸引人的!
大多数观众应该对《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感兴趣,而令我更感兴趣的是拍摄过程的纪录片和主创对于拍摄过程的思考、实践和睿智的应对!
记得作为该电影总监制的黄建新导演在谈到徐克的时候说到,“其实,对于任何电影镜头而言,只有一个是最对的,导演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它或无限接近它,徐克常常能找到!”可见徐克导演在电影工业摸打滚爬了三十多年积累的功力!
有意思的是,徐克有一次和工作人员闲聊,工作人员说,学校中教的镜头设计和实际中做到拍摄的不一样,实际上在感叹每一个镜头设计和实际拍摄一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强调这或许是一种不断完美的过程。而徐克说,或许这不是完美,而是可以脱离苦海!——记录片中80分钟处两个人的对话
好一个脱离苦海,这是徐克式的独特观察!
类比一下明茨伯格对“结构”的观察也是多么的独特!这种独特的观察能够带给电影,能够带给管理的是其中蕴育的可能性往往意味着创新和变革!
3 王明夫先生
和君商学院的王明夫先生最近做了一次公司年度的例会发言,其中我认为最精彩的的部分如下:
今年开始,我经常谈论人才。我今年给几个上市公司出管理建议,都是从“人”上发力的,客户来找我谈战略的,我跟他谈人,客户来找我谈组织的,我也跟他谈人。在人上发力,人动起来,组织跟着动,战略跟着动,效果很好。我开始抛弃“战略→组织→HR”的管理逻辑,而启用“方向→HR→组织→战略”的管理逻辑。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我也有新的认识,从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转向了Talent Development,从MAB教学的人资管理转向了人才管理或才能开发。这是我今年的一次重要的认识提高。——《人才奔腾,怒放生命——王明夫在和君合伙人年终例会上的讲话》
这也是我今年一次重要的认识提高。先生的观察和感知是贯通公司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战略方向等重大层面,可谓既深入要害,又提纲挈领!从先生的讲话开始,我与之有强烈共鸣的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察和感知是可以不断优化的,
一定有一个更优化的结构或者说更优化的观察,更优化的感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在实践和思考中找到它或者无限接近它!
让我在此回应一下明茨伯格的疑问:
以不同的方式审视组织的最大益处之一,就是让我们开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管理。在传统的组织结构图中,高层经理们总是高高地坐在最上面。但那一定是他们的最佳位置吗?
我相信王明夫先生也一定问过,以不同的方式审视人才的最大益处之一,就是让我们开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人才。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总是被管理的。但那一定是对待他们的最佳方式吗?
而我所收获并为之受鼓舞的
以不同的方式审视英语的最大益处之一,就是让我们开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英语。在传统的英语学习中,什么总是高高地坐在最上面。但那一定是他们的最佳位置吗?英语学习中的结构问题是时候要重构了,譬如说,我们应该从语音开始......《从音形对应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