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没有平等的人际关系,否则就不会有亲子烦恼,人际困惑,爱情危机。
友情是心与口的交流,亲情是骨与血的交流,爱情是肉与灵的交流。一切感情的出发点都是交流。这是这三种情感的共性,每一种交流都会获得不可替代的体验感。
但是,由于可替代性的问题,亲情这种强关系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朋友大多数人一生不止一人,爱情对象也完全可以换。但是父母同胞,一辈子都变不了。这便是强关系的力量。
从功利的角度来讲,谁能为付出其拥有的更多比例,谁就对你更好,人心本不可测,但是假象一下。你含冤入狱,为你奔走最多的人一定不是朋友。
从代价的角度讲,朋友分道扬镳,最多不过心力交瘁,事业毁于一旦。恋人一旦分手,神伤不以,最多不过分崩离析。但是亲人失去,可就是是家破人亡了。
最后从法理角度分析,人第一份情感是父母而来的,是血脉而来,也就是简单的性与基因传递。从母系到父系的过渡是亲子保护的必要,是人类所想到的一种绑定手段。现行所有关系里,不必通过人类条约来验证的,就是亲子关系。通过仪器检验,不由人为规定。
这里所倡导的,就是这样一种法理可行,不可替代,代价巨大的人际关系。亲情更重要一些,而已。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描述。大约是这样说的:“亲情之于我,是每日三餐,是必不可少。友情就是每日的水果,吃则最好,不吃那就坐等口腔溃疡吧。那,爱情就是零食,薯片也好,可乐也罢,终归是可有可无。”
在我的心里,亲情最重,友情次之,爱情最后。并非三情真的有别,而是这是人最真实的情感。
什么是亲情?血浓于水?那不过是父母与孩子的一段缘。缘分有了,有时候那就是背影。
小时,父母看着我们上学的背影,我们看着父母忙碌的背影。
长大后,便是父母看着我们背井离乡为自己未来打拼的背影。亦是我们看着父母踱步而去的背影。
那样的背影,承载的是什么?
读朱自清散文《背影》,知其为父子情,亦可是亲情吧。
我不知道全世界的人们如何看待亲情,文化的差异,信仰的不同,都会产生各种看法。亲情在我,我看之为:缘分。那是一个巧妙的东西,将几十亿人中的那几位揉在一起组成了家庭,之后他们有了亲情。
小学,我们说亲情是:风雨飘摇夜,父亲背着生病的我去看医生。
初中,我们写亲情:爸爸一言不发的坐在椅子上默默地抽着烟,偶尔发出几声叹息,只因叛逆的自己让他无可奈何。
高中,我们写道:莫要林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高考结束,离家外出上学,离别泪湿了眼眶,依依不舍变成了大一时每日晚上必煲的电话粥。
尚不能体悟人生以后的亲情,但父母的关心用这句话概括:“自己平时多吃点好的,我们在家蛮好的,不用担心。你自己一个人在外好好照顾自己。”
我们则慢慢的变了,年轻时总是骗父母,自己需要钱用;突然你会发现,在父母那儿你开始欺骗他们说:“我身上还有钱,每个月工资够我支配的。放心吧,我上班有吃的很好。”默然回首,最多的不过是泡面加火腿。
天黑之前,亲情是家的方向。天黑之后,亲情是家的灯光。
世界那么大,不如回家。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