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驱动》读书笔记】
读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往往能读到一些和自己相关的文字,有时候似乎是为了验证我自己做法的正确性,那些内容就为我背书、站台!包括我写的这些读书笔记和上个月开始的每周复盘。
读书笔记,是为了让自己形成一个输入和输出的闭环,而每周的复盘就是把自己的过去和未来用文字的方式连接起来,今天笔记的主题,就是“写下来”,看见自己。
我们的情绪脑的力量远远大于理智脑,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控制着我们的大脑和我们的行动,在大脑处理的优先级上,情绪永远在理智思维之上。而我们的情绪脑在智能上又很显然比不上理智脑,遇到事情,情绪只会粗糙地选择两个标签:“有利”和“有害”。因此,一旦我们的情绪极端化,在模糊的“有害端”反刍负面事件,那我们就会陷入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
作者为我们在面对负面事件的时候提供的方法就是“写下来”。通过书写,我们可以调动更多的理性资源,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让处理情绪思维“暂居其后”。同时,书写还能激活我们大脑皮层的语言区和书写区,对当前遇到的负面事件有一个更为具体和清晰的认识。从而让负面情绪得到缓冲,恢复我们的理智和理性。
对我而言,每周的复盘正是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其实面对工作上的事,我有严重的拖延症,而这也是我近期需要下决心改变的一个习惯。因为一件事的拖延,常常会影响到我的心情,也就是作者所谓的情绪主导了我的大脑,为我的其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恶性循环,痛苦万分。
复盘,就是每周对“拖延症”的跟踪“报道”,成效也比较明显,有时候把这些难啃的骨头写下来贴在电脑显示器上,啃掉一块划掉一笔,这也是一个成就感满满的行动。所以,作为“写下来”这种方式的体验者,我很郑重地告诉你:如果遇到问题,不用去理会语法、句式,一五一十地写下来,再问自己两个问题:一、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二、我能从中汲取什么教训?记住,写下来不只是宣泄情绪和怒气,更在于找出意义!
“写下来”:专注的聚焦器
很多事情,无论重要与否,如果一直记挂在心头,萦绕在脑海,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处理手头工作。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花五分钟时间,把挥之不去的念头写下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清空自己大脑中的缓存,把它搬离出我们的大脑。《卡片笔记写作法》中也提到过这样的方法,当然它是作为一种记录自己灵感的方法。但用在清空大脑杂念也同样管用。
因为要结束一件事情的进程只有两种做法:在现实世界中完成它,让事情闭合;在虚拟世界中审视它,让进程结束。如果我们无法即时完成这件事,那就用写下来的形式去审视它,放进“盒子”里。
这也就是“先整理心情,再整理事情”的道理。关注该关注的,放弃该放弃的。
“写下来”:行动的发动机
周岭说:“真正的行动力,不是意志力,而是清晰力。”确实,有时候我们面对问题,不是不想去解决,而是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就是我们身上的“选择模糊”,感觉在某个时间段,做这个也行,做那个也可,最后常常会在强大的天性的支配下选择最简单、舒适的活动——娱乐。
而消除“选择模糊”的最佳方法就是写下来,把下一步的行动和计划写下来,具体到特定的时间,把自己约束在特定的事件上,这样就不用花费大量的脑力去进行选择。我们的计划,就是和未来的自己达成协议,通过践行承诺,提升行动力。
“写下来”:目标的出发地
其实对我们个人的成长而言,无论是培养专注力还是消除情绪都是促进成长的工具而已,我们最终想到达的地方,才是我们人生目标的终点。可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谈何容易!我自己对于这个目标至今还是一片茫然。
作者告诉我的方法,就是写下一个最接近的目标。其实多数人的人生目标就是在持续的实践、试错中渐渐浮现。我最近的一个关于写作的目标就是日更100天,对于我而言,日更天数不是我最终的目标,但是随着日更的推进,自己也应该能找到一个更加有意义的目标!
对于人生目标,就是从各个角度去发现做这件事的好处和意义,于我即是如此。对标写作,从读书的角度,就是倒逼自己不断输入;对于思维的角度,就是让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对于个人成长的角度,就是让自己收获更多正反馈,以促进自己的成长。
“写下来”:思考的挖掘机
就如前文所言,写作就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我们获得深度思考的能力的本质,就是拥有强大的输出能力。
抄下一段周岭对于输出能力的认识:
没有输出能力的人只会在脑中想,不会说;
输出能力弱的人可能会说,但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
输出能力强的人通常会写,而且还能写得清楚。
“想、说、写”之所以代表不能程度的思考能力,是因为这三种活动关联知识的数量和密度是不同的。我有时候一个概念在我脑子里想得挺明白的,但就是讲得磕磕绊绊;如果让我写下来,又觉得无从下笔,逻辑思路也不够清晰。
所以这里就让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以表达清楚问题;把脑海中的想法写出来,以表达清楚思考,如此就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大脑中的知识储备,产生更多的关联,从而突破我们的脑力局限!
简单一支笔,一张纸,却能造就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把自己的思考付诸笔墨,不仅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还能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作品!这或许就是我坚持200多篇文章的意义所在,我也期待自己的那一天!
(本文部分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