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与仪式感

今日腊八。昨晚睡前,特意配了腊八粥米,红糯米、白糯米、小米、红豆、绿豆、燕麦米、花生、莲子,最后还放了大枣。粥米配好淘洗干净,加水泡在小盅里,预约好时间,今天早上,就吃到了香糯甜润的腊八粥了。

原以为是自己年纪越大越在意这些节气的讲究,后来发现,周围大多数的人都开始讲究这些。每十五日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朋友圈里都有关于这个节气的文章。象一些比较大的节气,立春啊清明啊冬至啊,还要讲究吃些什么。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仪式感吧。仪式感这个词,一提出来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生活需要仪式感”成了一句流行语。其实最喜欢这个词的人,大多是象我一样最普通最平凡的人。因为,我们这些普通平凡的人,才最希望在每一天平淡的相似的日子里,能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有了仪式感,我们会认真地去准备一件事,会有期待,于是生活不再那么一成不变,平淡的日子也有了颜色。

为他人准备仪式感的人,都是心里充满爱的人;那些给你带来仪式感的人,都是爱你的人。

孩子要期末考试了,妈妈在考试那天的早上,为孩子准备了“百分早餐”,用香肠和鸡蛋拼成了100分。这是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美好的祝愿。

出门的饺子进门的面。丈夫出差离家,妻子亲手做了饺子给丈夫;丈夫离家多日回来了,进门有妻子下好的热腾腾的一碗面条。 这是妻子对丈夫的惦念与牵挂。

孩子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发薪日,特意用自己挣的钱给爸妈买了礼物。这是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以及一种宣告:我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了。

仪式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爱,也是对生活的尊重。

《小王子》中狐狸对第二天又来看望它的小王子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