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
从小,都没通读过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
以前没有什么感觉,觉得跟我没什么关系,也没有什么用。
时间过去了35年了,发现了个奇怪的现象,开始有想读得书。
那些书籍里讲的是什么,让众多人将它归位经典,让众多人从中有所获,而我读一下,或者读半懂不懂,或者读懂,能有什么收获,或者解我什么惑。
他们将是我的读书菜单,不用过去着急的去读,短时间的干渴的读完。
事件二
前两天看了秋叶大叔的写作训练营,里面有提到几本书,比如世界观,反脆弱。
尤其反脆弱,我看文章,看公众号,好多人都提到过,那么我也来读读看看,能不能有所获。
对了,还需要补充一下,我一直觉得我内心脆弱,需要提升,格局需要提升,境界需要提升,坚强度,稳住度,社会融合度,人际沟通度,以及谈判的底气,内心的笃定度,自我肯定和笃定,那份淡然节奏感,我不想内心慌张,兵荒马乱的失衡感。
也许这是能提升一下我的底蕴,给予我更大的眼界或者心胸度,解开自我边界。
事件三
于是通过微信读书看电子版,先尝试,我是否能坚持。
翻开书,读起来,说实话,前面说的,我都忘的差不多了,没有太明白。
或者我太急于知道答案,忽略了基础的概念,理论,原则这些地基类的东西积淀,不过我还会再读一遍。
我这两天快马加鞭的读了300多页,托尼胖子和罗尼的故事,我还是觉得很有意思。
反脆弱可能就是做最坏的打算,降低期望值,做好风险预防。
小的压力有助于我们反脆弱性的成长,严重的风险还是要提前部署布控的。
我刚开始读得时候,懵懂,顺着看,不求懂,只是先顺一下,看看这本书,到底讲什么,现在我觉得它的观点我不是那么认同,不过我将继续读。
我很迫切的想读完它,了解大概,但是1000多页不是两天就能读完的,这两天为了能全神心读它,与周围的外界也做斗争。如室友手机外放的声音,说话的声音,隔壁的声音等等。
上午从8点多,读到了9点半,我居然很困很困,不得不眯了一会,毕竟我还是要对得起自己哈哈。
书我很认真的再读,我要尝试这些基础的经典的哲学角度或者铺垫我提升的积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