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依然在短途列车上,很多陌生的面孔,很多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大声讲电话,或沉默不语,或吃着晚饭,一双双眼睛里透露出的不是旅途的疲惫,更多的是对这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
不知道您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愿意在慢行的列车上观察周围的乘客。他们看似匆匆忙忙,实际上每天都能清晰的看到时间的流逝,在窗外变换的景色中,思考着以后的人生。
列车上的乘客大都陌生,一种特定的缘分让我们(或他们)相遇,或许短暂或许漫长的旅途,我们不会讲一句话,只是总会有目光相对的时刻,你观察我,我观察你,心里默默想象对方的生活。
记忆中每次坐火车,都会有印象深刻的乘客。晚上坐车,最无奈的是碰到吵闹的小孩,家长们大多大声呵斥,自己仍低头看手机,不会耐心地陪着小孩,随着他们的目光看这陌生的世界。
突然想到《时生》的简介:到了我这个年龄,周围的朋友都有了孩子。问及生下孩子的原因时,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顺其自然”之类。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能否在孩子面前自信地问:“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孩子是否会回以“我非常庆幸有你们这样的父母”,其实是永远的谜。我一直想解开这一谜团,这便是《时生》的源头。
是啊,你会想让孩子以有自己这样的父母而感到庆幸吗?孩子大都有模仿能力,父母做什么,他们会迅速观察并学习,你往窗外扔垃圾,孩子自然也会这样做。这时候你再反过来教育孩子,往窗外扔垃圾是不对的,他自然会问你:“为什么你能做而我不能呢?”你会怎样回答呢?你要说因为你是大人吗?还是说粗鲁的打断他的提问,并责令他下不为例。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累积的小事会给他带来怎样的世界观呢?等他有了孩子,他是不是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更体现在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中。有多少父母,孩子上学之后,就把所有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孩子出了问题,不曾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味的打骂孩子,或者说老师不负责任。请问您,您的孩子您自己负责了吗?怎么总是习惯性的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呢?
我们的身边,或多或少都有孩子不孝顺父母的例子,听到类似的传闻,我们大都义愤填膺的批评,发泄完毕后,转眼就忘了。于是,你从来不会反省自己,待到孩子将这件事重复的那天,你追悔莫及,悔恨无比,但那已经没用了。
我见过类似的例子,听到很难过,只是更心疼孩子,因为放任孩子错误的父母,始终扮演着孩子的“啃老”角色,自己任劳任怨,孩子却在外潇洒,肆意挥霍金钱,丝毫没有承担自身责任的自觉。当你老了,当你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你最放心不下的恐怕还是自己的孩子吧。你把他变成了一个巨型婴儿,回过头却埋怨他没有自理能力,试问这样的责问合理吗?
爸爸妈妈们,你们试着放手吧,人生没有复制粘贴的快捷键,该承受的苦难,该经历的成长,你们不可能代替,所以给孩子一个更优秀的机会吧,你要相信,他们会有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