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在鼓吹告密文化?

我从来没想过“鼓励告密”的是哪一群人,但我想我知道。

文/老琢磨

差不多十天前,河南有一名14岁女孩胡羽因为同学的告密自杀了。当天胡羽把手机带到了学校,同学发现后偷偷到办公室告发了她。于是老师把胡羽叫到办公室询问,胡羽不承认,老师让她留在办公室,自己则去教室搜查胡羽的书包。老师一离开女孩就从楼上一跃而下。

在古代,告密很多时候被统治者当作统治权术而大肆使用。

所以,为何会有告密者也就不言而喻了。

恰恰相反的是,由于告密无法获得道德上的肯定,当告密文化威胁到古代君主统治的时候,君主就会对这一行为进行收敛并对产生这一行为的人进行消灭。

我什么意思?

告密者两面不是人。

小姑娘站在办公室的那一刻,必然对告密者充满切齿的恨。舆论影响扩大之后,老师又会怎样看待告密的学生呢?想必他也会认为,这一切的麻烦,都来自那个告密的学生。

梁实秋写过一篇东西,其中讲到他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清华的老师曾在学生中培养眼线,每周报告同学犯的错误。当时清华里也有一些外国的教员,因为文化差异的问题,这群人非常反对“眼线”行为,认为这不道德。相反,大多数国人却觉得,我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不干坏事,又何必怕别人举报呢?

这其中就又有文章了。当时人们的想法便是“你外国教员的话固然不错,可我中国的传统遗留也不存在问题。你讲道德,我自高尚。”

何解?

谭嗣同就说了: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你自诩有2000年政体和传统文化,却都是和秦朝一样的大盗政体;你所谓遵循了2000年的学术体系,不过是荀子学说的乡巴佬愿景罢了。

你不怕举报吗?你真的认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随便别人监视吗?

我反正不信,谁这辈子还没干过几件见不得人的事呢。

至于当时的学生愿意接受举报,那又是服务于校园规则的另一个说法了。谭嗣同在这句话的后面也有提到,“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

只有大盗政体利用乡愿学说,也只有乡愿学说甘于为大盗政体服务!

我的理解是:告密的学生,和支持告密的学校,必须同时出现,互相服务。

否则会怎样?

唐太宗时期,侍御史权万纪与李仁发就是靠告密起家,搞得各位大臣“数被谴怒”,于是魏征进谏唐太宗:万纪等小人,不识大体,以讦为直,以谗为忠。陛下非不知其无堪,盖取其无所避忌,欲以警策群臣耳。而万纪等挟恩依势,逞其奸谋,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厉俗,奈何昵奸以自损乎!

魏征这段说的啥意思,你唐太宗明明知道,这俩小人就是以告密作为直言,你还让他们天天在那恶心人。好嘛,你是想以他们俩为例子,警告朝臣不要告密成风,可你也不想想,在那之前你自己的名头得先臭了。

唐太宗一听,卧槽有道理啊,于是先赏了一波魏征,没过多久就把那俩告密的家伙给处理了。

遇到唐太宗、魏征这种,就算有人告密,对方那边传来的也是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

但是遇到像武则天那种“起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生人屏息,莫能自固”的,恨不得在每户人家都装上窃听器。

告密成风的社会,势必人人自危,人和人之间也不会有基本信任,价值观和道德基础也必将被毁坏,而一旦信任成本上升,我们就会发现:除了自己,他人即地狱,纳粹德国就是这样。

有一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电影的大名想必大家也听过——《窃听风暴》,其实德语直译过来叫“他人的生活”。故事所讲的就是八十年代的东德,人人自危,谁也不值得信任,因为你根本想象不到,下一刻窃听器会在墙壁还是马桶里被翻出来。其中主角就是冷静、专业、经验丰富的窃听人员,但他在窃听过程中,迷失并重新找到了方向。

知乎上有个问题叫“让人特别悲伤的台词有哪些?”

窃听风暴的最后一句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大学首重夫明新,小子莫先于应对①。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②。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阁...
    To者也阅读 1,255评论 0 1
  • 郑州一个14岁的女孩胡羽(化名)在学校(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从高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14岁的生...
    zhoujing周静阅读 601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6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231评论 4 8
  • 怎么对待生活,它也会怎么对你 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美丽的人间。每个人从来到尘寰到升入天堂,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一本书,...
    静静在等你阅读 5,025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