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位读者来说,积极地阅读绝不仅仅是抵达理解层面就结束了。
It must be completed by the work of criticism, the work of judging.
阅读的过程必须以批判或者评价来结束。
但是一定要遵守理性的礼节( intellectual etiquette)。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Bacon
Bacon给读者建议:
阅读切忌一味地反驳和驳斥;也不要轻信和把书中所讲皆当做理所当然;也不要只是寻找书中的谈话部分;但是,阅读时要记得去权衡和思考。
接下来,作者又讲了可教性(teachability)是一种美德(virtue)
如果一个人觉得被教是被动的和消极的状态,他就是大错特错了。
Teachability is an extremely active virtue.
可教性是一种绝对积极的美德。
如果一个人无法独立动用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去思考和权衡,那么即便他被大师教,或者被如何完美地方法传道,他也无法习得真正的技能和获取知识。
所以,最可教的读者是那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critical thinking)。因为,具备这种思辨能力的读者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思考作者在书中讨论的内容。
最大程度的可教性是这样的,需要学生做一个有礼貌和理性的倾听者,所以老师所讲的内容可以被完全地倾听。倘若学生还能全部理解老师的传授内容,那么学生才具备可以进行评价或者评判的资格,也就是具备批判的资格。但是只这样仍然不够,学生还要明白怎样(HOW)批判一本书或者老师讲授的内容。
作为一个老师或者一本书来讲,他们最希望见到:
To convince about theoretical matters and to persuade about matters that ultimately affect action or feeling.
读者全然信服理论知识,并且最终影响了读者的行为和感受。
所以一个真正好的读者,需要既响应书中的内容(be responsive)还要有责任感(be responsible),他站在自己的立场去阅读去理解去评价,而不是站在作者的角度之上。
但是,读者如何竭尽所能影响读者呢?
这需要读者具备良好的修辞技巧(rhetorical skill)语法逻辑技巧(grammatical and logical skill)
所谓修辞技巧便是用言语说服读者与自己共情,让读者信服自己的内容和观点。除此之外,作者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语法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读者才能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作者接下来又讲了边读书边思辨的重要性。首先,大多数读者都有一个误区就是,批判性阅读就是挑刺,就是找错误,这个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却是一种大众的普遍认知错误。
To agree without understanding is inane. To disagree without understanding is impudent.
盲目赞同是空虚愚蠢的,盲目否决则是轻率鲁莽的。
读者可以在批判性阅读时,暂时没有被说服,由于作者没有提供充足的论据。
一个读者在批判作者的时候,作者只需要让这位读者转述他文中内容或者观点,便可验证该读者是否完全明白了自己在书中讲的内容。倘若,这位读者压根没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白作者的观点或者内容,你可以明白,他根本就不懂你讲的是什么。假如你碰上了这样的读者,完全无视他的批评或者建议就好了。因为他都不理解你讲的是什么,也就没有评判的资格。
现在的确有很多人,压根就没弄懂作者在说些什么,就急着批判作者,否定作者的言论,这样的读者不得不说真的很可悲。但是比这更不幸的是,有的人没弄懂作者的观点便盲目赞同不已。这样的盲从比驳斥更加可怕,倘若错误的观点被很多人追捧或许会酿成社会的灾难。
Understanding is not present, affirmations and denials are equally meaningless and unintelligible.
如果不存在理解,那么赞同或是否定都是无意义且不理智的。
当然,读者也有可能是真的无法弄懂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但是,请记住,一定要在努力思考之后才下结论自己真的无法理解。无法理解也有两种可能:1. 作者的问题:这本书作者写得太糟糕了,作者简直不知所云,这样的话不可能有人能看明白。2. 读者的问题:对于阅读经久流传的名著或者经典好书(被很多人印证过),如果读者读不懂,那是读者的理解能力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
还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1. 如果只是草草翻了一本书的几页,是很难证明你读懂这本书的,所以倘若要评价,一定要小心。2. 如果只是读了作者的某几本书,没有读过作者的其他书,也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有的作者没有把自己全部的观点都放进一本书里,而是在不同的书里加以讨论。有的人是根据曾经读过的某本书,来评价作者现在的某本书(而他压根没看过),这样的批判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倘若批判,也请不要酿造争论或者辩论,这样是毫无意义的。
Most people think that winning the argument is what matters, not learning the truth.
很多人觉得赢得辩论是正事,而不是致力于了解真理。
但是,读者需要渐渐明白,读一本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在和作者的交流中获取知识,而不是非要跟作者就某个观点辩得你死我活,某方一定要战胜另一方那样。成熟的人善于学习,幼稚的人喜欢比较,喜欢争高下。成熟的读者随时准备着同意或者否定,前提是在尊重作者成果的前提下。
Knowledge can be communicated and that discussion can result in learning.
知识可以被交流,讨论促进学习。
而欠缺的知识都能够在指引下被弥补。
除此之外,读者还要学会区分什么是作者的论点,什么只是作者个人观点。论点一定要有论据支持,也就是作者这么说一定是有理有据的,有原因来支撑。个人观点只是代表作者的看法,但是目前没有有效或者理性的理由来支撑这个说法。
总结一下与批判性阅读有关的三条重要内容:
1. 一个读者在不同意作者所说之前,需要先扪心自问,他对作者所言是不是有误解。如果有误解,那么他是没有资格不同意作者言论的。
2. 不要旨在赢得辩论或是争吵,要致力于学习知识。
3. 如果读者赞同作者的说法,请找到支撑该说法的原因,且在作者书中已被列出。倘若不同意某些观点,请读者理性地有礼貌地论述自己不支持的原因。
批判性思维重在有理有据。
Rule 9: you must be able to say, with reasonable certainty, " I understand.", before you can say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things:" I agree.", or "I disagree.", or " I suspend judgment.".
Rule 10: when you disagree, do reasonably, and not disruption or contentiously.
Rule 11: respe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nowledge and mere personal opinion, by giving reasons for any critical judgment you m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