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从6.16【洞见生涯职场游戏引导师】课程结束,到7.14截止,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在晋城共带领了三场游戏,共计80余人参加了这个游戏。
第一场为社会招募,共招了10个人,可以正好分成了4组。能满足基本的游戏开场。这场的主要目的就是捋流程,自己可以完整带下来,就视为成功。索幸,整个流程顺利,准时结束。
第二场为学校内训,给高三刚毕业的全体老师开展。共计34人。正好能分成8组。可以充分对比同职业的不同情况。也许是因为给自己的同事带领活动,大家参与度并没有那么高。
第三场为培训机构内训,全体中层以上以及各学科负责人参与了本场活动,共计42人。也是8组。组内人数都在5人以上。参与度特别高。讨论热烈。但这场为了可以充分复盘,时间比较长,历时8.5个小时。
二.带领感受
1.三场感受完全不同。第一场忐忑和紧张,因为怕出错。第二场郁闷和疲惫,因为参与度低,应付差事的人太多。第三场底气十足,感觉最后,当然时间太长,也很累,但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2.但都有个共同的感受。从开始的程序不熟悉到后来的已经了熟于心,就会觉得挺无聊。于是开始给自己加戏。比如做观察记录和学员内容分享记录等。或者对比不同群体参与这个游戏的不同反应等。
3.通过这三场,确实能充分证明一个观点:掏钱的,有需求的,参与度和配合度才会高。给自己的教训就是绝对不要让自己的同事成为自己活动的参与者。就像心理咨询的原则,需要有界限感。
三.不同群体对游戏的反应
1.第一场的参与者因为是社会招募。愿意花钱和花时间来参与的,一部分是有自己的职业困惑,另一部分是对于【生涯游戏】的好奇。当然。特别要说的是。这场的参与者里有心理协会合作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他们过来相当于是测试产品能否引进组织内部。
大家整个活动气氛很热烈,都特别开心。
也能看到有的成员,面对需要借钱的场景,会尴尬,也有的成员在最后回顾的时候落泪和沉默。
但是会有成员反馈没有解决他们的职业困惑,或者最后复盘的高度不够。
所以在后面的场我进行了专门的复盘。结果又反应讲的太难,听不懂。所以我挺郁闷的。后来就造成了我无所适从的感觉。
也许因为第一场的参与者多是水平比较高的,大部分都是心理咨询师和中层以上负责人等。
而后面的场即使也是做团队领导的,但是因为90后,年龄小,阅历和深度都不够,造成的吧。
但是我一直困惑的就是,他们会给与特别细致的复盘和反馈,但是却一致反映,没有解决他们的职业困惑。
除了期待不合理需要调整。我想是不是宣传词的内容上也应该进行调整。否则他们不知道这一天的游戏下来怎么样才是“目标达成”。
2.第二场是给自己学校老师进行的。因为在设计学科生涯师资课程。可以正好拿这个游戏作为第一天的引导和热场。结果就像前面说的“惨不忍睹”。
我觉得我带最调皮捣蛋的班的学生也不过如此吧。真是充分看到了公立学校老师们的”素质”。我甚至有了想辞职的念头。
他们会在没有校长在的时候,各种应付,校长参与的下午,他们特别配合和积极,典型的戏精。我想这是体制内人员的通病么?
许老师给我分析,这场游戏是为了满足谁的需求?
很显然是我的呗。
他们作为体制内老师,已经没有了职业困惑和发展的需求。如果有的话,就是为什么学生不积极主动学习,上课睡觉。但是他们会归因为是学生的问题和家庭的问题,从来不会考虑是不是自己的上课有问题。所以他们没有困惑。
所以,就是作为一场应付的培训而已。他们不在乎这个时间是不是要充分利用让自己有收获。能应付过去就行。
三.第三场,给优胜机构做内训。从定了要做这件事情到开场,中间只隔了一天。他们是自主报名,上午发的通知,中午就报名30个,下午陆续增加到42个。可见大家对于职业发展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参与者都是91-93的。
整个培训气氛特别热烈,大家参与度极高,像打了鸡血一样。我想这是体制内和培训机构的完全不同吧。
另外他们对于【生涯关键词】的理解,也让我叹为观止。特别有深度和有系统。表现形式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