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衣蔽縕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孔子说,身着破旧,和穿光鲜狐貉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可耻,我的学生里大概只有子路了吧。“不忮不求,何以不臧”,子路经常诵读这两句诗。孔子教诲说,这就像道一样该去实践,只挂在嘴边而不去实行,怎会有良善的事情发生?
解读:子路自信,不在乎衣着,学识足跟衮衮诸公抗衡。对子路,夫子的教法是时而警醒。“不忮不求,何以不臧”,子路常诵读这两句,在孔子看来,不嫉妒、不贪心是自然正道, 更上层楼,要学习更雅正的学问。
子路识见高明,志趣不安于卑陋,自重,不动心于贫富之间。自重,是知道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志向,找到自己的坐标,实现自己的价值。自重不会跟别人比,自然没什么可羞耻的,落落大方,平等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