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以下两个故事都紧紧抓住了夏至的特点,一个是用童话的形式把夏九九的物候生动形象展现出来;另一个则是给予故事中的巧姐一根红丝线,而这根红丝线拴住太阳长时间停留在空中,使得在夏至这天白天最长。
故事一:冷姑娘与热姑娘
森林深处,有一座城堡,城堡里住着九个小仙女和一对漂亮的姐妹,他们主宰着人间的冷热变换。姐姐总是喜欢穿一身火红的衣裙,走到哪儿都能掀起一股热浪,所以大家都叫她“热姑娘”;妹妹最爱穿一身雪白的衣裙,轻轻地摆动下大大的裙摆,立马就会有一股冷风吹来,所以大家都叫她“冷姑娘”。平日里,热姑娘和冷姑娘总是形影不离,城堡里不冷不热,人间也就不冷不热,一切都刚刚好。
热姑娘和冷姑娘并不是一直都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她们也有吵嘴的时候。这不,两个人又大吵了起来。小仙女们赶过去劝架的时候,冷姑娘已经哭着摔门离开了,只剩热姑娘气呼呼地坐在桌子边喘气。
冷姑娘一走,城堡里一下就热起来了。“哎呀,人们也一定要热坏了!”“是啊,这样热下去可真不是办法,得把冷姑娘找回来。”小仙女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他们跋山涉水,终于找到了冷姑娘,可是冷姑娘却因为吵架,气坏了身体,一病不起了。回城堡的路那么远,冷姑娘可经不起一路的颠簸。小仙女们急坏了,请来森林里最有威望的神医婆婆,希望她能治好冷姑娘的病。
“冷姑娘的病能好起来,只不过需要找到帮助她恢复的宝贝才行。”“是什么宝贝呢?”小仙女们着急地问道。“冷姑娘天生喜欢冷的东西,如果能找到三件让人们感觉凉爽的东西,对她的病一定有好处。这三件东西可不那么好找,‘凉风吹’、‘似蝉翼’、‘透心凉’,你们能找到吗?”“怎么不行?我去!”叫作一九的小仙女自告奋勇地说。“我们也一起去!”二九和三九拉着手也站了出来。就这样,三个小仙女出发去人间寻找神药。
他们一路走一路找,太阳很大,他们看到农田里劳作的人们不停地擦着汗水。这么热,什么才能让人感觉凉爽呢?
正发愁,只见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拿着把扇子跑到正在洗衣服的妈妈身边,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来给您扇扇风吧!”。妈妈抬起头,满脸爱意地看着女儿说:“谢谢你,宝贝,妈妈觉得凉快多了!”一九眼前一亮:“我找到‘凉风吹’了,是扇子!”他转身对二九三九说:“我先带着第一件宝贝回去,你们再继续寻找其它两件宝贝!”“嗯!”二九三九认真地点点头。
夏至那天出发,等一九回到冷姑娘身边,已经过去了九天,这时的二九终于也有了新的发现:他看到人们脱去了棉布衣衫,换上了更薄更轻的罗纱衣服,这样的轻薄让人们又觉得凉快了不少,这不就是“似蝉翼“么?二九带着第二件宝贝也回到了冷姑娘身边,这一路上又是九天。三九没有放弃,继续寻找,而此时的天气也比刚从城堡出来时热了很多。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急匆匆地跑到一间小卖铺喊道:“老板,来瓶水,渴死我啦!”老板笑嘻嘻地递出一瓶水:“这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这么热的天,喝冰水最凉快了!”小男孩拿起那瓶水一饮而尽,真真是“透心凉”啊!“宝贝找到喽!”三九欢呼着踏上归程,等它回到冷姑娘身边时,刚好又是九天过去了。
三件宝贝都找到了,可是冷姑娘还是不见大起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只有三件宝贝还不够,还得找到一种水和一种猛兽。”小仙女们竖起耳朵认真听神医婆婆说道:“这水啊,看得见聚不起,天越热它越多。而这个猛兽呢,说是猛兽但不吃人,虽不吃人但人人都怕。你们谁有勇气去找这两样东西呢?”四九和五九手拉着手站了出来:“这回我俩去!”
他们转了好久,也没找到神医婆婆提到的水,沮丧地坐在田埂上,看着农民伯伯在田里干活,从清晨一直到晌午,很多人衣服汗湿了,干脆就光着膀子,汗水滴答滴答地落在地里。“我明白了!”四九高兴地跳起来:“汗水!是汗水!看得见聚不起,天越热它越多!”五九听了也高兴极了,可转瞬又担心起来:“那猛兽是什么呢?”于是,两个小仙女又继续寻找。过了几天,他们听到人们大声地抱怨着:“哎,这天儿还要热到什么时候呢?真是太难受了。”“是啊,都立秋了,还这么热,秋老虎在发威啊!”。四九和五九眼睛一亮,哈~神医婆婆说的猛兽找到了!原来是秋老虎,说是猛兽不吃人,虽不吃人人人怕!找到了答案,他们赶紧赶回去,回到冷姑娘那儿时,刚好又过去了十八天。
得到五件宝贝的冷姑娘身体已经好了一半,可以下床走动了。小仙女们特别高兴,可神医婆婆却说:“回城堡的路有点远,冷姑娘得等完全恢复了才能上路。”“那什么时候才能完全恢复呢?”小仙女们赶紧问。“得等人们天黑不乘凉,晚上盖被子,准备穿棉衣了~~”神医婆婆解释到。“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啊?不行,我们得请风婶婶来帮帮忙!”六九七九八九和最小的九九就这样出发去找风婶婶了。
风婶婶跟着小仙女们来到人间,张开她的大风口袋,对着人们吹了又吹,白天的阳光太烈,风婶婶的风似乎不太起作用,到了晚上,太阳落山了,风婶婶的口袋一开,大家都收起乘凉的板凳回家了。“太好了!人们晚上不乘凉了!”小天使们高兴地叫道。风婶婶继续吹啊吹,人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盖被子已经觉得有些冷了,半夜纷纷起来找被子。“棉衣还没拿出来呢!风婶婶加油呀!“小仙女们给风婶婶鼓劲儿。终于,没过几天,人们终于抵挡不住大风口袋的威力,翻箱子找棉衣了。
四个小仙女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十六天。等到了的时候,只剩神医婆婆等着他们:“可爱的小仙女们,你们做得真好!冷姑娘因为你们的努力身子已经大好了,和你们的哥哥姐姐们已经提前出发回城堡了,你们赶紧也回去吧!”小仙女们跟神医婆婆道别,立马启程回了城堡。等他们回到城堡的时候,正看见热姑娘高兴地拉着冷姑娘的手,笑着说:“妹妹,你可回来了,上次的事儿是我不对,你走了,我一个人住在城堡里真没劲,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冷姑娘也满脸笑意:“姐姐,我也不对,以后我们相亲相爱不吵架了!”
小仙女们看着姐妹俩和好如初别提多高兴了,更高兴地是,他们终于解决了人们酷热难当的难题,给人间送去了凉爽,这样的天气真好!听,他们围着姐妹俩高兴地唱起来: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太迟;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故事二:巧姐
早先,有一家子养了一个姑娘。这个姑娘不但是人模样长得清秀,人品也很贤惠,针线上的工夫也没人能比。
她裁衣服不用量尺寸,只要是穿衣服的人站在她面前,让她瞅上一眼,不管是裁衣裳,裁裤子,还是裙子,裁袍子,剪子下去,卡嚓卡嚓几下子,衣裳样子,裤子样子,裙子样子,袍子样子全剪裁出来了。连廓鞋都不用拓鞋样子。裁好了衣坯,缝纫起来,更是麻利无比。只见她照着太阳穿起一根长长的丝线,银针就牵着丝线在衣料上飞针走线地缝纫起来,只用老汉抽一袋烟的工夫,就能缝成功一件子衣裳。
要说是扎花绣朵,那更是了不得。别人绣花还要请人拓花样子,把花样子贴在布坯子上,才一针一线地刺绣,她绣花根本不用花样子,她绣的花样子全是活的,天上飞的鸟儿,地上跑的走兽,河里的游鱼,花池里的鲜花,她只要是看上一眼,就飞针走线地刺绣起来,只用老太太喝一碗茶的工夫,就能把这些画面绣了出来,绣出来的鸟儿会飞,鱼儿会游,兔儿会跑,花儿会开,就像是真的一样。
这个姑娘,心儿灵,手儿巧,爹妈就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巧姐儿。巧姐儿嘴一分手一分,远远近近出了名,只等巧姐长到一十五岁,求婚的人家就拥了上来,媒人就他来你去,把她家的门坎都踏断了。家里养下了好姑娘,人家都来说媒,这是人家家里需要一个好媳妇。巧姐的爹妈是要为自己的女儿在这些说媒的中间选一个好女婿。选择的标准自然是两条,一是家庭要好,二是人要好。选来选去,选定了赵财主家。这赵财主家富大贵,骡马成群,家庭是没说的;他的儿子人模样也周正,还能读书上进。这家庭好,女婿也好,肯定是一门好亲事了。这么又是相女婿,又是看家庭,又是打听,又是考实,认为这就是十包九的好主儿了,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把巧姐出嫁到了赵家。
出嫁的第三天,巧姐应该由女婿陪伴着回门去。这回门的风俗,本来就是新婚已经三天,姑娘到了一个新的家庭环境里,情况如何,是娘家所要关心的需要;婆家呢,对媳妇满意不满意,也有个表示的需要,这就形成了这个风俗。不料想,赵家对于儿媳妇回门还有新的要求。当巧姐要上轿车的时候,她礼节性地问公公:
“爹爹,对媳妇有啥吩咐?”
公公说:“赶太阳下山,做十双袜子带回来。”
巧姐问婆婆:“妈妈,对媳妇有啥吩咐?”
婆婆说:“赶太阳下山,做十双鞋子带回来。”
巧姐又问丈夫:“夫君还有啥吩咐吗?”
丈夫回答:“赶太阳下山,绣十个烟荷包带回来。”
巧姐只得答应。她立刻把所需要的布匹和针线刀剪全都带在轿车上,就在车上开始剪裁,赶到娘家门口,这十双袜子,十双鞋和十个烟荷包全都剪裁完毕。到了娘家,她茶没喝一口,饭没吃一口,就开始飞针走线地做起活儿来了。妈妈心疼女儿,送来茶水,女儿顾不上喝一口,仍然埋头做针线;爹爹心疼女儿,端来饭食,女儿顾不上吃一口,仍然埋头做针线。妈妈要找来左邻右舍的姐妹姑嫂帮巧姐做针线,巧姐不答应,因为是公婆和丈夫要她自己一个人做的,她就应该一个人做,不能要别人帮忙。
这天的太阳好像跑得比往日都要快,一会儿就从东山顶上跑到了南山顶上,一会儿就从南山顶上跑到了西山顶上,眼看着就要从西山顶上落到西山背后去了。妈妈替女儿数了数她做的针线活儿,拢共才做了七双袜子,七双鞋和七个烟荷包。剩下的活儿赶到太阳下山,说什么也做不完了。
巧姐急得哭了起来,她一边哭泣一边还是不停地做针线。
这时候,屋里进来了一位头发白索索的老奶奶。她问巧姐:“娃,你哭的咋了?”
巧姐就把婆家让她在一天之内做十双袜子,十双鞋和十个烟荷包的事情说了一遍。老奶奶听了说:“娃,你不要着急,我帮助你。你把你的红丝线借我一根用一下。”
巧姐将绣花的红丝线抽出一个线头,递到老奶奶的手里,说:“奶奶,要用多少你自己抽吧。”
老奶奶接过丝线头儿紧紧地抓在手中,另一只手抓起丝线轴儿向空中一抛,只见那丝线轴儿陵空飞舞起来,飞出了门,飞上了天,带着一支光线一样的红丝线向太阳飞去。当丝线轴儿飞到太阳旁边的时候,围绕太阳绕了一个圈儿,就把太阳牢牢地拴住了。巧姐调头看老奶奶,老奶奶早不见面了,红丝线的线头却牵在她自己的手中。也就是说,太阳就像一架风筝一样牵在了巧姐的手中。太阳徐徐地向西方落下,巧姐轻轻一牵丝线头儿,太阳就像是风筝一样向东方飘了回来。这样,人间的傍晚又变成了下午。
一天的时间延长了,巧姐有了完成十双袜子,十双鞋和十个烟荷包的机会,她仍然飞针走线地赶着做活儿。当巧姐做出第九双袜子,第九双鞋和第九个烟荷包的时候,太阳又一次落到了西山边子上。巧姐轻轻一牵丝线头儿,太阳又一次从西山边子上升了起来,傍晚又一次变成了下午。巧姐仍然飞针走线地做活儿。
赶到太阳又一次落到西山边上的时候,巧姐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公公布置的十双袜子,婆婆布置的十双鞋和丈夫布置的十个烟荷包的活儿,并且把这些活儿按时交到了公公婆婆和丈夫的手中。公公婆婆夸巧姐是好媳妇,丈夫夸巧姐是好妻子。他们都希望巧姐为他们做更多更漂亮的针线活儿。
可是,当半个太阳落下山的时候,巧姐手里的红丝线轻轻飘了起来,巧姐自己也像是被一只巨大的手托举了起来,轻轻地飘了起来。太阳落下山了,西边的天空布满了美丽的彩霞。巧姐被红色的丝线牵引着,向西边的天空飞去。丈夫最先发现巧姐飞了起来,忙跑过来拽住了巧姐的裙带。公公也跟着发现了,忙跑过来拽住儿子的衣襟。婆婆也发现了,忙跑过来拽住了老头子的衣襟。公公婆婆和丈夫都没能拽住巧姐,反而跟着飘浮了起来。可是巧姐的裙带支撑不了这么多人,嘎蹦地一声拉断了,都掉了下来。
心灵手巧的巧姐,却义无反顾地向着彩霞飞去,渐渐地融合在霞光中去了。
这一天就是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