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不少小伙伴都为自己做了新的年计划,也为自己剁手各色各样精美的笔记本。说到“笔记”,你会想起什么?很多人会是说,记录啊,不管是听到的,看到的都通通记下来,没毛病。然后呢,记录以后呢?来,合上笔记本,上一次你看笔记是什么时候了,你看的是什么内容呢?笔记帮助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你是否有想过,笔记跟思考可以紧密联系在一起呢?一起翻开《麦肯锡笔记思考法》,我们来一探究竟。
麦肯锡是什么公司?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詹姆斯·麦肯锡(James O’McKinsey)于1926年在美国创建, 现在麦肯锡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它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特别是为企业,设计、制定相配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战略开发,经营运作,组织结构(词条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麦肯锡的客户来源于各行各业,是不是麦肯锡的咨询人员都必须是相关行业的专家呢?那倒未必。既然不一定是行业的专家,为什么麦肯锡的咨询人员能够为不同的企业服务并提出解决方案呢?原因就在于麦肯锡人的思维模式。不管面对的是什么企业,着手的是什么问题,麦肯锡的咨询人员都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思考,运用“找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取得成果”几个步骤来解决形形色色的难题。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的作者大岛祥誉是前麦肯锡资深管理咨询师,他刚进入麦肯锡工作时就惊奇地发现,身边的前辈和同事只是利用笔记本就能从复杂的状况中准确地找出“真正的问题”,在实际行动中也游刃有余。笔记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思考的“工具”。麦肯锡人将“找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取得成果”这些思考步骤在笔记本上显像化,这样就可以做到边记录边思考,迅速整理思绪,解决一切难题。
为什么说笔记是很好的思考“工具”呢?奥斯卡最佳动画《头脑特工队》里,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奇妙的情绪世界,每一个情绪的主导,情绪的记忆,能量的恢复,都是在一套非常标准的系统下有序运作。同样的,我们的思考方式、思考模型也是有一套套标准的系统运作,而笔记则是将这些在头脑中“运转”的系统用文字、线条、图形显性化地表现出来。当我们在本子上熟练运用这些方式、模型时,又反过来强化我们在大脑中的运作,形成惯性,当遇到一些临时紧急的问题时,凭本能就能快速思考。
在这么多种笔记使用方法中,麦肯锡独创的“空雨伞”图表最为著名,也是影响大众最深远的一种笔记方法。
用麦肯锡经常使用,如今在绝大多数的商业活动现场都十分常见的“空雨伞”的图表,可以非常轻松地对“事实”“解释”“行动”进行分组。
天空有鸟云(事实)→看样子要下雨(解释)→应该带雨伞(行动)
像这样“空雨伞”的图表,在对眼前发生的事实做出解释,导出必要的行动时非常方便。在建立解决办法假设的阶段,使用这个图表可以很容易地建立最终的行动=建立解决办法的假设。
“空雨伞”图表记录十分容易理解,就是把收集到的现象、事实作为“空”,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尝试解释(“雨”),进而推演出下一步的行动(“伞”),以解决目标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全面地来分析事情的原因,避免错误的行动导致失败,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很多人会在年初给自己定下阅读的目标,比如说每天要阅读半小时。一段时间后,发现不能坚持下来,甚至连书的第一章都没有看完。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也许有些小伙伴就会心里反思:“哎呀,太懒了,我要打卡阅读,请朋友监督我!”于是,兴致勃勃地在朋友圈打卡阅读,雄心壮志要把阅读这个事坚持下去。
但坚持不了阅读,真的是因为太懒的原因吗?在朋友圈打卡又能坚持多久?你确认这不是一种自嗨的学习行为?
接下来我们用“空雨伞”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假设。
标签(目标):为什么我无法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
事实······空
(收集目标行动失败的事实、案例)
周一加班了,回到家已经11点,太累了所以没有阅读。
周二开始看新买的书,结果看了10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周四又加班了。
解释······雨
周一工作效率不高,导致加班了。
新买的书是我从畅销排行榜里挑的书,外国作者写得太难懂了,里面很多知识不大懂。
周四做某个表格花了很多时间,效率低下,又是拖到很晚才下班。
行动······伞
做“职场效率”主题阅读,选择该主题下豆瓣评分比较高的、国内作者的书籍,提升工作效率,进而保证工作外阅读提升自己的时间。
看,用“空雨伞”的方法,分析出来的原因是工作效率不高导致时间的无法保证,以及书目的选择影响阅读信心。相对于只是想当然地觉得自己是太懒了,用这样的方法得出的分析、行动假设会更接近事情的真正原因,从而提升行动的效果,提高成功率,解决问题。
当然,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里还有很多笔记方法也值得小伙伴们去学习去用。现在,就动手在你们美丽的笔记本上呈现你的“头脑特工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