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怎么夸张都不为过。而我们每个人,也几乎都是带着伤痛在成长吧。
父母是否善于沟通?
父母是否经常不吝惜言语表达爱?
父母是否尊重你的选择,让你自由生长?
父母是否无私地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父母是否妥善处理家务事而不会迁怒于你?
父母的价值观是否一致?性格是否和谐?
你在家的时候,是否觉得舒适、安宁、不愿意离开?
你和父母的沟通频次?
你会主动向父母表达感激和爱吗?
你会因为牵挂而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吗?
你在家的时候,是否觉得舒适、安宁、不愿意离开?
鉴于国产动画及早教节目说教意味太重,制作粗劣且缺乏创意和观赏性,我们给元宝看的国外动画片很多,米奇妙妙屋、托马斯和他的朋友等,所以从小受资本主义价值观“毒害”较深。比如他最喜欢的《爱探险的朵拉》,朵拉和她的好朋友布茨有一段对话:
朵拉:晚安布茨。
布茨:晚安朵拉,谢谢你帮我找到我的抱抱恐龙(布茨晚上睡觉的陪伴布偶),我爱你。
朵拉:我也爱你。
晚上我们躺在一起睡觉的时候也会互相说晚安:
我:晚安元宝。
元宝:晚安朵拉,谢谢你帮我找到我的抱抱恐龙,我爱你。
我:我也爱你。
元宝的姥姥姥爷在家住的那段时间,看着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亲亲、抱抱、爱来爱去,特别是元宝,和亲近的人在一起会主动亲脸颊、说“我好喜欢你呀”,逗得大人很开心,姥姥总是开玩笑地说“这孩子真会浪”。
“浪”这个词在我的家乡是形容一个女子行为放荡会勾引人,通常和举止不检点联系在一起。对于保守矜持的老一辈同志来说,这样赤裸裸表达爱意的话是绝对不会随意说出口的,否则会被认为“不正经”或者矫情。
真的是这样吗?
我所生长的家庭可能和很多人一样,家庭成员之间几乎没有身体上的接触(别说拥抱亲吻了,就连拉手都几乎没有),在表达爱意方面都是无比迟钝和缺失。整个氛围就是:相敬如宾。
为了研究亲密语言和肢体接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国外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一对濒临破裂的夫妇,要求他们在每天丈夫出门前,两人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说:我爱你,然后拥抱一下。晚上丈夫回家时,再重复以上行动。试验结果就是,哪怕当时只是虚情假意敷衍了事地表达爱意,一段时间后,大脑经过强化训练(其实是你的潜意识)也接受了对方是值得亲近的这一念头,从而真实改进了夫妇俩的婚姻关系,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坦诚沟通彼此的真实想法,变得更加亲密。
就算在普通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伙伴之间拍拍肩、拥抱的时候拍拍对方的背,都会让对方感觉更亲近,更加被认可,得到更有效的抚慰和鼓舞。
外在的言语和肢体上的疏离必定会影响家庭关系的亲密度,沟通起来也更生硬,成员之间也缺乏相互妥协、包容的弹性。就算表面一团和气,内里也许暗藏着诸多的怨怼和冷漠。
亲人之间如果能够自如地大声说爱,该是多么温馨动人啊。
上一代人的沟通风格我们无法改变,而我们这一代,作为子女的原生家庭,必须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负责。和孩子们说“我爱你”有什么肉麻有什么不好意思呢?对喜欢的人就是要紧紧拥抱甜蜜亲吻,这难道不是人性的自然表现吗?
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让我们卸下铠甲,大方地浪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