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参加了纸上电台的分享课,本期的讲师是梅话三弄老师,江湖人称梅姐。课间梅姐分享了培养儿子sky写作能力的事例让我很有感触。从讨厌写作到记流水账,再到能写出好句子,直至最后能写出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觉得同样适合像我这样的写作小白。
从小学开始,每次语文试卷的作文都是我最头疼的地方。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发现买早餐少付五毛钱、然后经过脑瓜子里两个小人激烈交战、最终诚实战胜贪心的案例,自己已经都用到了吐。现在回想,该案例为捏造的成分及其大,毕竟这少付的几率已经足够早餐店老板注意到我了。
长大后,等认识了足够多的字,也接触了较多的文章,终于达到了字我都认识,可依旧写不出好文章的境地。这句话前段时间非常火:道理我都懂,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细究起来,应该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总想一下达到冰冻三尺,却不介意自己只是一日之寒,我们总想一下达到滴水石穿,却不介意自己只是一日之功,关键在于是否持续有效用功。
梅姐说,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输入约等于吃饭,人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幸运的是,不止是阅读在输入,还有我们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那些我们经年累月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也是种输入,总会让我们产生对自己内心及自己与外界关系的观念,然后我们的思维就变成了充满乱七八糟观念的胖子。写作就好比开始健身输出,通过有意识的笔触勾勒出自己杂乱脑海中那段不吐不快又老是从指缝中溜走的线条。不过胖子是不可能一夜之间去粗取精练出马甲线的,只能通过日积月累坚持锻炼,让堆积的脂肪慢慢浓缩成肌肉。
写作从本质上讲就是我们的倾诉,是与外界或者自己内心进行的交流。言之有物的交流是种能力,而能力不练习终究会生疏。有人说,多少个夜晚,躺到了床上才想出白天吵的架该怎么怼回去。我是个很不擅长与人交流的人,生活中无用的交流挺多,真正有思维的交流如今是越来越少,我需要练习的正是这种把所需表达的观念精确表达出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