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文章比较长,今天先写一部分。
凌晨,看了微信朋友群里转发的文章,然后想了许多,然后不出意外地失眠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内地适婚单身青年数量已达2亿。
明明已经到适婚年龄的你,是如何完美地错过一次次恋爱机会,单身至今?
为什么呢?是否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可能你从一开始就错过了
错过了什么?错过了培养恋爱能力的最佳时期。
那么,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期?便是你刚刚褪去稚嫩,青春悸动,无限憧憬那朦朦胧胧,又看似美好的爱情的时候。
进入青春期,荷尔蒙挥舞着神奇的魔法棒,你的身体、心理慢慢产生奇妙的变化。这时候的你,对异性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奇感。也渐渐懂得了,男生和女生是不同的。
这个时期,没有太多的思想负担,除了学习时间,其他的时间,你都是自由的。在同学中,寻找你喜欢的人,然后和他或她接近,一切感觉都是那么美好,无法形容,但这种感觉又是那么纯粹,那么真实。
However!(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时期又是你的学习期。你进入青春期可能是在初中,甚至是在小学高年级时期。从你进入青春期,一直读到高中,都是你该学习的时期。这段时间,任何形式的恋爱,都会被贴上“早恋”的标签。
在学校,“早恋”是不用判决,一经发现就可以成立的罪名。轻者,叫家长到学校,交由家长来管教,而判得最重的刑,就是“开除”。严格的校规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所有悸动的心灵之上。“早恋”似乎是带着“原罪”出现的。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学习”重于一切,远重于“人性”的自然发展。
为何这么说?
当人类还处在茹毛饮血的时代,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生病了只能靠免疫力硬抗。远古人,很少能活过二十岁。想象一下,如果规定二十几岁,才能结婚,人类早已灭绝。
经过几千年,甚至万年的进化,人类的发育和成熟,都延迟了吗?哪怕在清代、民国时期,十六岁结婚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在如今,竟成为了新闻。即便不给十六岁结婚,那谈恋爱总行吧?
对不起。除非你是天才,十六岁就跳级到了大学,否则作为高中生的你,不准“早恋”!
随着计划生育地慢慢松绑,法定结婚年龄会有所下调。但能相应地把允许恋爱的岁数,也往下调吗?从大一的年龄,允许到高三的年龄?
对不起!你这是离经叛道,在中学,就是不允许谈恋爱,哪怕你留级到了二十岁。
“人性”的自然发展,让位给了“学习”。
为什么学习阶段,不准谈恋爱?怕影响学习。老师会这么回答。
但是,我有初中同学,边谈着恋爱边拿着全年级第一。然后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再然后考上了985高校。或许他是学神吧。或许,他是特例吧。
抑或许,“早恋”并没有老师想象中那么可怕,也没有老师想象中那么影响学习。
学霸依旧是学霸,学渣依旧是学渣。这才是常态。
也许有老师会回答:那么小,懂什么是“爱情”?
老师,你教得了知识,难道也能教得了学生自己对“爱情”的定义?
如果不给他们机会,去尝试,去犯错,去反思,那么又他们怎么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这种事,是实践出真知的,不是随着年龄长大,就能自然而然地懂得的。
你身边有没有同学,一直单身着,然后考上师范,成为老师的?他们自己可能都没怎么谈过恋爱,然后来告诉他们的学生,你们还那么小,懂得什么是爱情?难道,是他们相亲结婚之后,那柴米油盐,毫无激情的生活吗?
除了老师,家长是另一种角色的“帮凶”。但也不能怪他们,都是社会观念的影响之下。开明的父母有几多?我最近和老同学,提起这事的时候,我就说,以后我的孩子早恋了,我一定不反对。他说,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不一定这么想了。为此,我们还争论了一会,最后尴尬地笑了,先不提孩子,我还是先找到“孩子他妈”吧。
对于早恋,当然也不是完全“放纵”。而是,有适当地引导。保持亲密关系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是,传统观念对“早恋”都是一棒子打死,对于适当引导方面的经验,不是几乎为零,就是零。
即便不能适当引导,也不要过分地“妖魔化”。若是觉得小学年纪太小了,那高中了,还小吗?
因为中学时代,老师及家长对“早恋”的强烈打击,所以很多人的第一次恋爱是在大学。但仍然有许多人,大学读了几年,就又单身了几年。
大学,多好地谈恋爱机会啊。怎么就白白浪费了呢?
受中学时期对“早恋”打击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有二:
一、传统观念中,“早恋”是带有“原罪”的,进而在他们的潜意识形成一种观念,“恋爱”是错误的行为。不可以谈恋爱,保持对异性的距离的想法,一旦不断在自己内心强化,那就形成了一种“潜意识”,一种“习惯”,一种不准轻易恋爱的“习惯”。
二、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太多的顾忌,喜欢就表达。但一进入大学,许多观念形成,只要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正常人,难免有不足的地方),就容易形成自卑的感觉。对方越是优秀,自己“自卑”的感觉就越深,就越不敢追心中的“男神”或“女神”。
当然,大学错过“恋爱”,还有其他原因。毕业出到了社会,到了适婚年龄,依旧单身,也有它特殊的原因。今天先写到这吧。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