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弗畔矣夫!”
华杉详解
“畔”,就是叛,离经叛道。君子如果能广博地学习,又能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博学于文”广泛地学习前人的典章文献。学习要聚焦,也要广博,不广博,就不能旁通,不能贯通。旁通和贯通,是学习的重要效验。
旁通,是触类旁通,在同一个类别、同一个领域,说同一件事,你也要读过很多不同人、不同角度,甚至不同立场写的东西,都读过,你才能把那件事弄明白。
贯通呢,是把不同领域的事,贯通起来。就像我们经营讲的跨行业经验。在这个行业很前沿的事情,对另一个行业来说可能就是每天日常工作的常识、习惯。你学习的领域广博,才能贯通。
“博学于文”,就是《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要广博地去格物。
“约之以礼“,就是《大学》里讲的诚意、正心、修身。
“礼”,就是履,履行,学了就要做。如果只是博学,但并不真正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用那学习到的道理来要求自己,不按那书上说的东西去做,那学来徒事讲说,有什么用呢?
“博学”的人多,“约礼”的人就连博学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一些最基本的道理,各种心灵鸡汤,大家都有“共鸣”,挂在嘴边,一说起来,把自己都感动了,但并不去做。这就不是真懂得。如果真懂得,就连滚带爬地赶紧去做了。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也可以理解为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
孔子叫颜回要“克己复礼”,“复”,就是反,反之以礼,反之于身,这也是讲约之以礼。所以颜回感叹老师说,老师循循善诱啊,“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圣人经典,能传下两千多年,每一个字都深不可测,要仔细玩味,反复体验。“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约吗?
刘澔觉
人生没有标准意义上的幸福,也没有标准意义上的财富自由,博学通识这是一个现代人的底色,这一切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是你更能清楚的感知到这个世界,远离无知,减少一些烦恼,感受的更明白一些。
知行合一能一直学习,一直认知,从来不会停止。算是与时俱进的一种方式。触类旁通贯通,算是你学习的坐标系,一个垂直一个水平,不断的丰富,最后延伸成一个体。
所有一切的决策都是围绕这件事,不断的追求学习丰富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体验来到世界的旅程。格物致知,正心,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