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书名:《终身成长》 作者:【美】卡罗尔.德韦克   

本书中最重要的观点:

什么是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

两种思维模式在生活中的体现?

如何改变固定性思维模式以及如何培养成长性思维模式?

一、什么是固定性思维模式和成长性思维模式?

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能力、天赋是天生的,是不能够通过后天努力而习得,成长也是有界限的。成长性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本事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通过正确的方法加上不断努力而增长的,成长没有边界,只要你想并投入热情去做就有可能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二、两种思维模式在生活中的体现

两个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点上有一个鲜明的表现:面对困难或者难题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一个同学,小学、初中成绩都是那种一般到别人根本注意不到的程度,勉强考上一所普通的高中。在上高中那段日子,好像突然开窍,疯狂的学习,成绩疯狂的上涨,高考时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被国内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也创造了那所高中的一个奇迹:入学成绩200名开外,高考全校第二。后来跟他聊天时,他是这样描述那段经历的:“刚上高中时,我就突然感觉到一股力量牵引着自己拼命的学习,那是一股在思考中学习的力量,我觉得越思考学习就越有乐趣,也越有挑战。我总是乐于面对学习中的难题,攻克她,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发起挑战。成绩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有了飞速的发展。”现在想来,这位同学就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小学初中基础都不好,面对高中更复杂的课程,能乐观的面对,他认为只要努力的学,运用正确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相反,很多小学初中成绩很好的孩子,面对难度更大的高中,就放弃努力,认为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大改变, 还不如躺在过去的成绩里继续享受着被赞许的快感。

其实,在生活中两种思维模式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两面就是两种思维模式的交锋,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固定型思维占了上风,因为固定型思维能让我们短暂逃避困难,短暂的获取的自我满足感和虚荣心。多数时我们是拒绝成长的,因为成长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结果不可预知。所以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我们焦虑和不安。但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他始终坚信成长一定是要有巨大的付出,没有收获没有关系,可能是我的方法不对,需要更多的分析、学习和思考,才能做的更好,才会有收获。可能是我还不够努力,我需要付出更多才行。

三、如何改变固定性思维模式

固定性思维模式对成长有那么大的负面影响,那如何改变固定性思维模式或者说怎么做才能培养出成长性思维呢?本书作者认为成长性思维越早培养越好,但即使错过最佳的时期,只要此刻能下决心改变,也是可以的。那怎么做?

我个人总结和提取以下三点:

首先,树立能力和天赋是可以通过不断刻意练习变的更强,其高度和努力成正比的心态。本书作者著名心理学家德韦克教授,通过大量的实例对此进行过佐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

其次,修炼一项本领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投入热情。我对书中的几个方法进行总结大致有两个:微增长和反馈。微增长通俗的说在能力方面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比如昨天写了300字,今天310个字,当然很多人会认为这没啥用,其实不然很多能力的高值和突变是需要大量的量来积累才会最终达到。所以在能力没有跃迁到高值阶段时,请千万不要放弃量的积累。另外一个是反馈。反馈的核心是对修炼过程中进行反思和修正。例如写作不仅是追求字数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如何发现写作中的不足?如何向高手学习?如何让文章更有逻辑、观点深度等?这些就需要反馈,需要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和修正,这样才能让写作持续的处于上升的趋势。

最后,书中提到具备成长性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具备挑战、跨越、从挫折中学习的品质。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如果有困难就选择逃避,遇到沟沟坎坎就选择绕过,那永远不会练就挑战困难和挫折的品质。只有接受它,面对它,挑战它,成长过程中才能做到百毒不侵。

读完一本好书可能对我们的成长改变不大,但你能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将其核心的观点运用到成长中,那么成长的路上你一定会少走弯路。

海之蓝 2019.1.12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