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最美的邂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生最美的相遇什么呢?

是一见钟情的缘分,是相见恨晚的默契,是邂逅一朵罕见的六瓣丁香,还是在最落寞的时候,幸运之神正好降临?

我想,偶然拣到一本触动心灵的好书,也可算人生最美的遇见。

一向很抵触鸡汤文,但这本书的名字像极了鸡汤文——《越过内心那座山》,所以,我的偏见差点让我和这本宝藏级的著作失之交臂。

这本书还一个副标题——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这个副标题依然摆脱不了鸡汤之嫌,不过我很想知道这是专业人士的经验和忠告,还是非专业人士故作姿态的哗众取宠。

于是,我向ai发出指令,对该书的作者进行了北背景调查。

原来,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都是心理学一线工作者。作者伊迪丝·埃格尔博士曾经师从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50岁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94岁仍以旺盛、坚韧的生命力从事着助人工作。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碰了。当前老板向我发出质疑的时候,他揶揄说,为什么小醍三十多岁了还要跨专业读研?

当时,我无法回答他,但是我内心的想法是,年龄不应该限制生命的无数种可能。伊迪丝50岁攻读博士学位,94岁仍在临床一线工作,这不正好生动地诠释了这一切吗?

更让我感慨的是,伊迪丝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并失去了至亲,这段苦难的经历没有摧毁她。相反,她从炼狱中涅槃,绽放出磅礴的生命力量。

伊迪丝说,这段经历是人生最好的课堂,在那里体验到的丧失、折磨、饥饿和持续的死亡威胁,助她找到了通向幸存和自由的工具。

不知怎的,这段话竟让我热泪盈眶。

我继续浏览,发现这真是一本宝藏级的著作,既记载了很多临床的资访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伊迪丝是如何与来访者互动的,又有理论的诠释和实操技术的建议。

伊迪丝的心理工作理念融合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念、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以及埃里斯的认知行为疗法,还有一些类似催眠疗法中人生回溯的技术、内在小孩的疗愈方法等等。

更让我喜欢的是,伊迪丝的语言充满了温情和张力,引人入胜。当然,这也有译者的功劳。

不得不说,这本让我充满感动和惊喜的书,是我在八月里最美的相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