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自己好,而实际上没有好的时候,反映了你的焦虑和你的可能的不虚心(假设有的话)
这时候,如果第一 你实际上没有好,女儿就明显地感觉到,而妈妈说我好了,我没事了,这种安慰不了女儿,女儿会陷入无助----如果是这样妈妈就好了的话,我怎么办?
因为妈妈心理的情况女儿是直接感知的。
妈妈的脆弱 焦虑 情绪化 ,女儿也会特别有灵性,如果妈妈没有真正好,就告诉孩子我没有问题了,放心吧,这时候女儿会陷入迷茫和无助,因为看不到妈妈的余地了,而妈妈,还差很多(她不一定能够表达出来,但是能感知)
二 ,如果妈妈给人感觉就是自己没问题了,反映了妈妈的焦虑:我学习了很多,我没有问题了,我好了,孩子也能好,都快好吧!
潜意识的着急容易显现出来
并且,也在潜意识告诉孩子,你快点,妈妈都好了,你就该没事了。
而女儿的好是不一定的,可能速度会慢,这时候就是您说的,焦虑传染给孩子,会给孩子再次造成压力,孩子感知到自己没有那么容易,而妈妈把这件事似乎要变得容易,我做不到,就会焦虑
三 妈妈如果是慢下来(目前你肯定是焦虑的),本身会带住孩子,其次孩子看到妈妈的学习和面对人生的态度:一切的改变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妈妈有信心,去努力,总有一天可以做到,妈妈还在路上,但是妈妈每天都在变好(而不是我没问题了,我好了,我都可以了----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可以越来越好。
还看到妈妈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放下焦虑。放慢速度
并且,对于过去的自己,妈妈是怎么反思的,不怕沉浸在过去,那是对自己的认识,认识透了,才能前行!
四 那是妈妈对自己的接纳,我有问题,我过去不太好,但那是我 ,就是我,我也不会怪自己,我很好,我不要急,我在变好。
孩子们,你们要相信妈妈,妈妈在变好的路上。
我很喜欢现在的自己,虽然我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我慢慢来。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领悟。
归根到底,是给孩子一个慢的样子,让孩子对自己 不着急。
也给孩子一个样子,看到人变好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就不会害怕自己做不到。
跟着妈妈的“慢”步伐。
陈娟老师看懂了吗
看懂了。哇塞,没想那么多,好全面呀
和你交流过程中,我感觉到你的急。你对自己的认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定不要急。我这里面没包括对自己的表扬,像你现在这样 ,穿插进去。
但是你一定要记住我说的。
也就是说
你的进度 是女儿的进度
不要自己觉得自己完好了,这样女儿是很大的压力。
把真实的自己 给孩子们
你在进步 ,就可以了。
我以前觉得我按照我的步伐走,让孩子按她的步伐走,我就接纳允许,无条件爱她就好
不是的
你的步伐太快了 至少我感觉你内心是这样想的
你实际的步伐没有到
但是你觉得你很快 这样的话
孩子们会感觉容易迷茫
你快 那更好
但是一定你不要说出来
不要你自己说
是孩子们评判的
你的进步是 被看见的 被感觉的
一定不是你说的
唯一能评判你的 是你的家人和孩子
绝不是 自己。
我不知道你和孩子们有没有表达
你就自己做 做 做 ,就好。
然后告诉孩子们,你们别急,妈妈的速度有点慢,但是妈妈很开心!
妈妈这样我很喜欢这样的自己,我慢慢来!
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急了。就会感觉妈妈很稳 不给他们压力
我说的 这样你做起来也不容易
你真的做到了
意味着你 焦虑度真的非常低了。
如果孩子们和你说
妈妈 你又那样了,你一点变化没有
这是真的
是在反复
这时候你要静下来思考
当你进入思考 ,把速度放慢,进入真正的思考,你 的进步就不知不觉了。
你的步伐有时候会把孩子带偏 如果你和孩子们说话不注意的话。
本身道理是这样
但是如果你 还是心虚的话,孩子们是有感觉的。
这时候你的语言很重要
孩子们 你们要允许妈妈反复 允许妈妈 慢,允许妈妈还有问题,谢谢孩子们
(但是不能和孩子们说 ,妈妈现在很好了,没问题了。这类的话。)
本身孩子的问题 是因为父母的心理 和父母的焦虑
这一点 你慢慢能理解。
归根到底
你放慢,实际上是真正的给孩子机会
告诉孩子:姑娘,别着急。
稳的妈妈孩子不会出情绪问题 所以 就是这个意思 慢 慢 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