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遇见俄罗斯姑娘列娜,是2011年的夏天,新西伯利亚。
那时小艾参加一个国际项目,接待出现了一些差错,无奈,只能暂留青旅数日。出了机场,拎着沉重的行李箱,行走在西伯利亚耀眼的阳光下,小艾心里有点难过。期盼了那么久了旅行,居然在一开始就遭遇了棒喝。
推开门,列娜已经在房间里了。坐在小艾的对铺,她腼腆又友好地冲小艾笑了笑,棕色卷发,蓝色大眼,白色连衣裙,不算时髦的打扮,却有温柔美好的气质。用小艾的话来说,是“第一眼便知会成为朋友的人。”
一起去超市,买了面包、鱼子酱和牛奶。列娜将面包撒上盐递过来,笑称这是俄罗斯人的待客之礼。小艾起初一愣,后来扑哧一笑,接过面包咽下,二人的话匣子便打开来——小艾操着结结巴巴的俄语,列娜夹杂着半生不熟的英语,用上手势连比带划,居然聊得很投机。列娜说自己在赤塔当老师,来新西伯利亚办去德国进修的签证,小艾说自己学俄语一年半,来西伯利亚参加游学没想到接待出错滞留旅馆;列娜说赤塔有很多中国人做生意,她觉得中国人有头脑超厉害,小艾说俄语语法实在难学,俄罗斯人才是聪明脑袋;列娜说她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艾说她刚看完《卡拉马佐夫兄弟》,正打算翻一翻《罪与罚》。那天俩人聊天至深夜,小艾后来回忆道:“就像,‘他乡遇故知。’”
第二天,项目的负责人来了。他告诉小艾和其他的同伴,因为经费和人员的原因,项目可能会取消。大家愤怒地指责负责人不用心,办事不妥。负责人装作听不懂的样子,抱着胳膊站在房间中央,无所谓地耸耸肩。
“安东,你应该为他们考虑考虑,”列娜突然用俄语同负责人说道,“他们不远万里从中国来到俄罗斯,难道就为了在旅店呆几天?”
安东嘟囔了几句,列娜情绪更加激动了。
“你不应该把责任推给别人,你既然是负责人,就应该负起责任来,这才是俄罗斯人应该有的性格。”小艾清晰地记得列娜当时说了一句“русский характер (俄罗斯人的性格)”,外表柔弱的她在那一刻显得刚毅又果断。安东的态度立刻就变了,“我试试吧。”他为难地晃了晃手机,示意他会再与小艾他们联系。“他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放心吧。”列娜靠近小艾,搂了搂她的肩膀。小艾说,那时的感觉啊,就像陷入了黑暗,但是有一束光一直陪着你。在陌生的国度有一个朋友帮助你,告诉你:“别害怕,有我呢。”
第三天,列娜带着小艾去城区玩耍。去了胜利公园,看无数白鸽在树林间饮饮啄啄,红发的老妇推着婴儿车从坦克、大炮的雕塑旁缓慢走过;去亚历山大教堂看圣像,小艾在列娜的帮助下披上头巾,看当地居民在圣像前虔诚地祈祷;去鄂毕河畔看黄昏,看铁路大桥上车来车往人流繁忙;看暮色四合,夕阳将落时将河水映照得辉煌。列娜告诉小艾,夏日夜晚常有人在河边聚会歌唱,那种快乐与热闹是俄罗斯人特有的豪放。小艾说,与列娜在河边散步时,一点也想不起昨日的忧愁来。哪怕来俄罗斯只是为了认识列娜,也值。
第四天,安东电话打来,称已经联系到别的项目,会有其他负责人来与小艾交接。问题解决,列娜比小艾还要兴奋:“你看你看,俄罗斯人是不会骗你的。”
第五天,列娜要走了,小艾送她去车站。临别时,列娜转身给小艾一个大大的拥抱,“До свидания(再见)”列娜在小艾耳边轻轻地说。莫名地,小艾很想流泪,为这不知何日是重逢的别离,为这五天四夜的友谊。
2016年11月,北京。若不是与一同去西伯利亚的伙伴重聚,若不是同伴发来一张当时与列娜的合影,若不是想起当年离别后自己在日记本上一笔一划地写下“我要永远记得列娜,我要认真地好好地学俄语。”小艾也不会在听到朴树的新歌《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时清晰地回忆起与列娜的点点滴滴。那五天四夜,真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