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娱乐节目以铺天盖地之势紧抓受众的感官的时候,文化类节目似乎一直被边缘化,各大卫视对此鲜有青睐,而一些视频网站自制的类似节目也被贴上了小众的标签。
这样一种局面的改变,应该是从春节期间央视一套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开始的。在主流媒体的黄金时间,浸润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象美一下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在无数人被圈粉的背后,是文化节目的再次回归。
就在《中国诗词大会》的余温尚存之时,又一档文化类节目势不可挡地火了起来,就是同样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最近的一段时间,仿佛各种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都被这样一档节目刷屏,在大致了解了节目的相关讯息之后,我也被深深吸引,观摩起了这样一场朗读盛宴。
节目的编排中规中矩又别出心裁。说它中规中矩,就是和之前没有观看时候所想象的一样,不出意料地请一个人来读一段文字,而说它别出心裁,就是所请到的朗读者,所选用的朗读片段,都带给我不小的惊喜。
正如这档节目的文案所说的一样,这是无声的文字,这也是有声的倾诉。和单纯的阅读类图书类节目不同,《朗读者》除了在传递动人的文字的之外,还展现着动人的声音,讲述着动人的故事。
第一期节目贯穿着一个主题词:遇见。随后每一个出场的朗读者,都讲述着各自的遇见。第一个出场的朗读者,是濮存昕。作为一名话剧演员,他的朗读台词功底自然是不容置疑,在分享了他自己的故事之后,他将自己内心中对儿时一个医生的感激用老舍的一篇文章娓娓道来。濮存昕字正腔圆的声音与老舍情深意切的文字完美地结合,让在电脑屏幕前的自己深深沉醉。
正当我猜测着下一个出场的朗读者会是哪一个明星的时候,接下来内容的编排让我真正地爱上了这档节目。如果这只是一个由有些专业朗读者来出镜的节目的话,它的表现便只是常规,但并不惊喜,我个人更渴望看到一些普通大众的参与,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对于这档节目的期许。果然不负众望,在告别了专业的朗诵演员之后,舞台上迎来了一个医生,虽然没有迷人的声线,但她背着满满的故事和浓浓的爱心,这正是这些,给接下来的朗读注入了更多的内涵,让那也许并不专业的声音因为其背后所承载的故事而变得立体而动人。
接下来出场的,有功成名就的事业家,有才貌双全的世界小姐,有浪漫相处的平凡夫妇,这些被没有专业标签的角色,反而给朗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而所选的朗读文字,更是切题又唯美,有一个父亲在儿子婚礼上的发言稿,朴实的话语里则是如山的父爱;有初为人母对那个刚刚降临的小生命的呵护与心愿,愿他慢慢地长大;有一唱一和的浪漫情诗,经年的柴米油盐打磨出来的是执子之手的浓情依旧。
作为非专业的朗读者,他们并没有多少专业的朗读技能与发音技巧,甚至发音不准,语调不畅,但这些丝毫并没有影响他们所呈现的美好,反而让整个节目变得有血有肉,让朗读这个本来就来自普通人的事物再一次走回大众。
节目的最后,有一个不小的惊喜。舞台上一边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经典对白,一边是《牡丹亭》的深情唱段,而随后款款走出的董卿则揭晓了这中西合璧的匠心独运,一切都是为了铺垫接下来出场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一个耄耋老人用毕生的精力将唐诗宋词的中国美传递到了西方世界,也让莎士比亚走进了东方人的梦中。
桃李遍天下的许老精神矍铄地坐在台上,看着自己昔日的朋友学生一个接一个朗读着自己曾经的作品,在这样一种温暖的让人落泪的氛围中,节目迎来了尾声。
片尾字幕中,我看到了董卿担任了制片人和总导演,其实,这似乎都是在意料之中的。从《中国诗词大会》上,就可以看出董卿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如今,当她可以有能力独挑大梁,制作一档饱含情话而又自己喜欢的节目,这是多么幸运而幸福的事情。
回观本次节目的主题,遇见,再回想所有朗读者分享的故事,所有朗读文字原作者传递的情怀,突然发现,其实整个生命中,就是不断地遇见。而朗读,何尝又不是一种遇见?在不同的时间段,我们遇见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作者,然后,根据着自己当时的人生境遇,或激昂热血,或心如止水,或失意惆怅,或幸福甜蜜,或大声或呢喃,或张扬或内敛,将那些文字朗读出来。
于是,当朗读遇见朗读者,就有了纪念,也有了故事;有了揖别庸常的不平凡,也有了青春作伴的好时光;有了晨钟暮鼓的如水岁月,也有了聊寄情怀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