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知道有一个人可以改善我们的处境。那年夏天,我咬紧牙关,我认定,这个人就是我自己,不是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家庭,那个人只能是我自己。我要停止妄想有个人会来爱我。我要靠自己,埋下头,在生活带来的苦难中艰难前行。
——摘自《女佣的故事》
前言
我们总是在吐槽生活的艰难,钱不够花,工作压力大,婚姻的鸡零狗碎,孩子叛逆不听话等等,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好像随时都可以把我们压垮。即使在物质如此丰富的今天,我们仍旧感觉生活的不幸福。我们试图用抱怨和吐槽来缓解压力,有的甚至于因为一次挫折和失败就让自己变得一蹶不振。
不得不说,书真的是人类精神的粮食,在偶然间读到的一本书会给你注入源源不断地的动力,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又或者是在人生那些苦难的日子里,让你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读了《女佣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我们很幸福,我们的苦难和斯蒂芬妮相比,好像并不算什么,她在那样的条件下能顽强地生活下来,并且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自己和女儿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也应该可以做到。读书就是这样,总是会不断地把自己代入进去。
《女佣的故事》是一部回忆录,主要讲述了斯蒂芬妮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她靠做一些清洁工作来赚取一些收入,这些零星的收入要用来支付她和女儿的房租、水电、吃饭等一切账单,日子过的很艰辛,很多人无法想象她是如何做到的,但是她就是这么一步步艰辛地走过来了。她即使生活地如此紧迫,靠政府的救济券及微薄的收入苟且度日,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要给女儿一个家和成为一名作家,最终她也确确实实的做到了。
作者斯蒂芬妮·兰德,她是一个单亲妈妈,也是一名清洁工,经常靠着社会救助来生活,同时她还是一名专栏作家。她白天是清洁女工,晚上,她用一台破旧的电脑不停地写作,记录工作见闻,以自身真实的经历为参照,写出了朴实而有温度的文字,为所有坚持追梦的底层人发声。而《女佣的故事》这本书,被评为《华盛顿邮报》2019年杰出非虚构作品,《魅力》杂志2019年最佳图书,《福布斯》2019年度最受期待书籍,以及《底特律新闻报》2019年度最受瞩目的新书。
这是一个悲伤但是又鼓舞人心的故事。书里的每一页,都饱含着斯蒂芬妮对女儿的爱,让我们看到了绝境之下一个女人非凡的力量。通过阅读全书,我想简单浅析一下斯蒂芬妮从贫困女佣到畅销书作家,她是靠何种力量一步步完成人生的逆袭的?
一、遇到渣男后生活就变得水深火热起来,独自抚养女儿的艰辛,父母未能伸出援手让斯蒂芬妮一次次陷入绝望的困境里
斯蒂芬妮在27岁那年遇到杰米,认识4个月后,怀了女儿米娅,从此生活就变得水深火热起来。杰米一次又一次的让她拿掉孩子,他对斯蒂芬妮实行家暴,辱骂、殴打是家常便饭。米娅出生后,杰米也拒绝承担抚养义务,后来甚至跟斯蒂芬妮对簿公堂,为了争夺米娅的抚养权。斯蒂芬妮一边艰难地求生存,一边跟这个男人进行拉锯战,那时候的她仿佛时刻被阴霾缠绕。
再看斯蒂芬妮的原生家庭,她的父母很早就离了婚,她妈妈嫁给了一个只比斯蒂芬妮大六七岁的英国男人威廉,她和威廉相处的并不是很好。而她的爸爸也和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人组建了新的家庭,显然,这个后妈也不太喜欢她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她的父母都往前看,不会顾及自己孩子的感受,各自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去了。
斯蒂芬妮在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的时候,她多么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和援助,但是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和难过。那天,她和母亲以及威廉一起吃饭时,她点了一个汉堡要10.59美元,而当时她的账户里只有10美元,面对威廉挑衅的目光,她难过地躲进厕所想大哭一场,最终她自己支付了汉堡钱,而她妈妈居然无动于衷,并没有为女儿在如此贫困和尴尬的时候上来替她解围。
当她的父亲也没有伸出援手,来帮助他这个正在苦难中煎熬的女儿,生活的举步维艰,使得斯蒂芬妮不得不借助在父亲和继母夏洛特那儿,但是没过多久,父亲就崩溃了,显然他们成了父亲的累赘,她当时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单身母亲啊,即使这样,父亲那里也容不下她和米娅,他们不得不搬去收容所。
一个人最无助的时候可能不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渣男所伤,而是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感到失望。就像斯蒂芬妮被杰米家暴,与杰米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之后与特拉维斯在一起又分开让她感到悲伤,但是绝望的就是原生家庭对于她处境的冷漠。
二、处在社会底层,斯蒂芬妮靠社会的救济及做女佣来换取微薄的收入,竭力为女儿创造家园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依靠,除了自己。
就像斯蒂芬妮说的那样:我作为母亲的大部分日子都是万分艰难地踮起脚尖行进,这是个比喻,但实际上也就是这样。我变得难以相信表象。每当在原地重建起地基、墙面、地板,甚至头上的屋顶后,我都会确切地感觉到它们可能会再度崩塌。我的任务就是在一切崩塌后存活下来,拍拍身上的灰,再建一遍。
为了生存下去,斯蒂芬妮申请过项社会救济,也做过很多底层工作。最终,她靠成为一名女佣来获取长期收入,主要工作就是为雇主提供打扫卫生等一些家政服务。她每天为了超负荷的工作,透支体力和身体,仍旧只能吃一些最便宜的食物,有的时候饿的难受她就猛灌咖啡来抵抗饥饿,最困难的时候,她不得不同时申请多项社会补助,才能让自己和女儿勉强糊口。就像她自己发的广告那样:作为一名专职清洁工,我一周工作25小时。但我依然没有足够的钱支付账单。
当初,斯蒂芬妮找遍了所有的地方,窥探过每一间政府住房的窗户,站在长长的队伍里,和那些拿着乱糟糟的文件来证明自己身无分文的人排在一起。每个人都要实力证明自己到底有多穷,这种申请很繁琐,也很艰难。斯蒂芬妮说:身无分文,穷困潦倒,这一切看上去如同一场缓刑,因缺少活路而获罪。
她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擦洗一个又一个溅满屎尿的马桶,却只能挣到比最低薪资标准多一点点的钱。她因为长期做着清洁工作,使她的脊椎神经受损,脊柱会左右弯曲,为了擦洗淋浴间,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右手攥成拳头,将海绵放置在手和墙壁之间,然后用指节拼命往下按。每当完成一天6个小时的清洁工作回到家后,她连餐盘都捧不住,食品袋都拎不动了。
一个单亲妈妈,忍着身体的疼痛,心理的伤害,每天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只是为了能够给女儿一个家。生活中的许多苦难,让我们学会了承受,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在泪水中挺立自己不屈的灵魂,学会了在坚韧中亮化自己的人格。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因为有了曲折和故事,我们的生活才会真实而精彩。斯蒂芬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在社会底层挣扎于奋斗的故事,他让我们感受到坚韧和力量。
三、女儿是她生活下去的动力,写作是她人生的梦想,最终完成逆袭靠的就是这两个信仰
①
即使生活一次次地让斯蒂芬妮陷入无望的深渊,但是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女儿的抚养权。在他们无家可归的时候,还与杰米上了法庭,就是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她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办法改善自己和女儿的处境,她想带着米娅离开那个让他们饱受折磨和虐待的地方,去争取更好的生活。最终不知道她从哪里找来一股近乎原始的力量,居然赢得了抚养权。
之后米娅经常生病,她为了保证两人能给生活下去,不断地给接活给人做清洁工作,很多时候,并不能两者兼顾,在斯蒂芬妮心里,对女儿也是满满地愧疚。
他们生活在一个破败的小公寓里,斯蒂芬妮把它称之为家的地方,因为有她和女儿的地方就可以是一个家。她说我们不需要豪华的大浴缸或是车库,尽管生活环境恶劣,可每天他们都能在爱的怀抱中醒来的,他们在这方小天地里相亲相爱。女儿就是她生活下去的动力,为了女儿她也是所向披靡。
②
从斯蒂芬妮记事起,她就一直想当一名作家。长大后的斯蒂芬妮,写过故事,曾埋首在书里,她最喜欢在下雨天的假日,一早坐进咖啡店里,打开一本新书,到了晚上,再去一家酒吧把它读完。可是有了米娅之后,也很难回到曾经了,大部分的时间里她都用来如何让他们母女俩活下去。
在她陷入绝望时,她觉得唯一出路就是去上学,接受教育,这或许可以给她带来自由,改写命运。本来时间就不够用的她,白天是一名女佣,给各个客户刷马桶,做着最脏最累的清洁工作,到了晚上,把女儿哄着睡着之后,她会给自己煮上一大杯咖啡,熬到凌晨一两点钟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在这无数个夜晚里,她埋首读书、写论文,应付考试。斯蒂芬妮一直坚信,做一个卑微的女佣只是她短暂的生活,有的时候,她含着眼泪入睡,唯一的慰藉便是她知道自己绝不会止步于此,一切都会变得更好。生活不会总是充满苦难。
当一个人在贫穷的微信循环中陷得太深,可能就再也找不到重新爬上去的轨道了,生活中只剩下苦难。但是对于兰德来说,她做的许多决定,都是因为她相信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会开始变好。《女佣的故事》的结局很圆满,斯蒂芬妮终于成为了一名作家,可以不用再做女佣,这是斯蒂芬妮多年来的挣扎与艰苦奋斗的结果。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幸运的,没有体验过过斯蒂芬妮生活的世界,现在的我们虽然也时常钱不够花,但是不至于无家可归,也不至于经常饿肚子。我们也会经常感慨生活的艰难,好像在苟延残喘,对比一下斯蒂芬妮,我们的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呢?
生活赋予人苦难的同时,还赋予人顽强的斗志,经历过才知这个世界会回馈给努力生活的人。说的很鸡汤,但是确确实实给我很多感悟。
这本书我应该还会再读第二遍或者第三遍,非常的鼓舞人心,或许在人生不如意时读一读,或许在人生高光时刻读一读,又或者在平淡如水的日常中读一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很久没有读到能让我如此感慨的一本书了。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