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说一个人,哪一方面知识学的不扎实或者有明显的错误,可能会这样表述:“你的语文/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01 运动和学习
在中国,体育课长期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每到期末考试之前或者有人们普遍认为的其他重要安排时,最先被占用的肯定是体育课。现在很多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甚至连课间十分钟,都不允许孩子随意走出教室了,尽量保持“安静”。孩子的身体是「安全」了,但孩子的大脑却正在遭殃。
在大海中,有一种生物“海鞘”,没有安定的时候,会像蝌蚪一样到处游动。一旦找到适合依附的礁石、珊瑚等,它就不再移动了。大脑会慢慢被分解吸收掉(这种养分的自我回收,其实就是变相的「吃」掉)。
所以,无脑的海鞘,一生大部分时间看上去更像植物而非动物。这个例子印证了我们常说的“用进废退”。
教育家蒙特梭利,在 100 年前就指出:
「头脑和运动是一心同体的。」
「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割裂运动和学习的关系,视运动为脱离学习的低等功能……心智发展必须和运动相联系,也必须依附于运动……观察孩子,你会清晰地发现,他们的头脑发育是通过运动形成的……」
02科学家证明:运动可以改造大脑,让孩子成绩更优秀!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开展了一项活动【零点体育课】(Zero Hours PE)。所谓【零点体育课】,就是学生全天的第一节课先上体育课。美国芝加哥内珀维尔(Naperville)高中 19000 名学生参与了这项研究。
在上半学期结束时,参加【零点体育课】的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 17%!
不仅如此,1999年,这批学生参加国际教育与评价测试(TIMSS),还获得了科学第一名,数学第六名。
受这项实验的影响,美国教育界掀起了「活力儿童计划」(简称 BOKS 计划),试图通过运动项目来激发儿童的潜能。
截止 2019 年初,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至少有 3000 所中小学加入了这样的计划。
03运动为什么能让孩子变聪明?
科学家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产生内啡呔、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物质,使孩子心情愉悦地投入学习。此外,体能好的孩子注意力也会更集中。
那我们只上体育课好了,孩子都能变聪明?!也不是哦!
《运动改造大脑》一书明确指出,仅运动一项,并不会使任何人成为「天才」,否则运动员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运动的作用,在于帮助孩子建立了新的神经回路。
【零点体育课】给我们的启发是:孩子在运动之后再去学习、思考,这些回路能被更好地激活利用。
在运动和学习之间,有种明确的关联:
运动负责修路,提供脑源性营养因子等硬件——为大脑提供了学习所需的最佳工具;
学习刺激,又促使那些新生的神经细胞,不断建立连接,强化神经网络。
这个比喻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学习的规律。
总结成一句话:体育老师塑造了孩子们的大脑,其他老师则使其更加丰满。
04 运动很重要,我们怎么做
比如:学龄前的孩子参加什么体育活动更合适?
学龄前,应以培养运动兴趣为主,尽可能给孩子多样的运动机会。
分龄来看:
4 岁之前,孩子的身体尚在发育,肌肉、神经、骨骼等还不足以承受专业的动作训练。
这一阶段,应给孩子在不同环境中,体验不同类型活动的机会。每天应以多种方式,多次进行身体活动。
活动的类型,应注重动作技能的发展,广泛的日常体育运动对孩子更有益。
针对学步儿童,室内爬行、扶走、跑动,室外接触大自然,快走,跑跳等,任何能让孩子活动起来的运动都应积极尝试。
只要孩子能动起来,不必刻意强调运动强度。
4~6 岁,孩子的身体处于基础动作学习的准备阶段,在运动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增加消耗体力的运动,每天最好能有 60 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体育运动。
关于运动强度,可根据孩子的呼吸频率和排汗情况来判断。
中等强度的活动,会提高孩子的呼吸频率和排汗情况,像骑单车、平衡车,室外追逐跑跳等。
高等强度的活动,会让孩子呼吸急促,且大量出汗,比如跑步、游泳。
6 岁以后,孩子逐渐进入基础动作学习的最佳时间,但仍以兴趣为导向,需要注意避免强对抗、高风险的项目,以免影响孩子的兴趣甚至身体发育。
那么,有没有一个学习各种运动项目的最佳时间表,比如,X 岁学轮滑,X 岁学足球。
查看各种资料,结合实际生活会发现,根据年龄规定运动类型,是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首先,运动关乎孩子的安全,一定要考虑身体条件,能否胜任训练的要求;
其次,运动不仅仅是运动,还承载着孩子价值观、社会人格的塑造,这又涉及心理认知等方面。
再者,学龄前孩子的运动兴趣容易转移,一刀切的标准反倒会变成束缚。
05剥夺运动,就是剥夺成长
我们的祖先在奔跑中围猎、逃生,运动早已被写进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的大脑也被预先设定来管理这些基因,放弃运动,就打破了 50 万年来,一直稳定存在且微妙的生物平衡关系。《运动改造大脑》一书的作者认为,与其纠结每天做多少运动,做什么运动才对大脑有效,不如遵循我们祖先的惯例,每天行走和慢跑,每周长跑几次,然后时不时地进行追逐猎物似的疾速奔跑。
这个结论,适用于大人,同样也适用于孩子。
其实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孩子们最自然的状态吗?每天跑跑跳跳,打打闹闹,你追我赶……
学龄前正是培养运动兴趣的最佳时机,让孩子动起来,至少,最终孩子能收获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苏联心理学家伯恩斯坦认为,婴幼儿时期的运动探究能力,是青少年学习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