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5个半小时看完了《面纱》,我是因为一位读者深刻的观后感想看这本书的,看完后完全没有体会到那位读者的详实感受,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我看的不够认真,再加上我的阅读量太少,它对我来说,只是看过而已毛姆的许多铺设,许多良苦用心我都没有体味到,看样子有必要再看一遍。
凯蒂的妈妈很强势也很虚荣,一心希望丈夫能当大法官,希望比妹妹漂亮的凯蒂能嫁入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并为之努力着。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凯蒂在参加了无数次的舞会后(有点儿像现在的相亲大会),年龄已经到了25岁,相当于现在的大龄女青年,而她的妹妹即将订婚了,情急之下她嫁给了对她爱之深的沃尔特,并跟随至香港。她只是因为不得已要结婚了,而沃尔特恰时的出现才选择嫁给沃尔特,但她并不爱沃尔特,至死不爱,甚至鄙视。去香港不久她认识了查理,一个有妇之夫,俩人都出轨了。精明的沃尔特发现了此事,却没有立刻采取行动,凯蒂饱受内心煎熬,但查理总是能给她吃定心丸,一句话就能使她心神安宁。终于,沃尔特跟凯蒂摊牌了,让她做出选择,一是跟他去霍乱灾区帮忙,二是离婚,但查理必须保证在一周之内也离婚并娶凯蒂。凯蒂充满希望的去找查理,希望他俩都能离婚并再婚,可是结果出乎她的意料,查理从来没有想过要娶她,偷情的事暴露后,只想着如何掩盖不影响自己升迁,此时此刻,凯蒂才看清查理的嘴脸,伤心欲绝之下选择去灾区。去灾区的初期,她心里仍然挂念着查理,行尸走肉一般,可随着与修女们的频繁接触,身临灾区对生死的感受,她重生了,在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并对沃尔特刮目相看,看到了他的认真,聪明,伟大。突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不是沃尔特的,凯蒂和沃尔特的内心都能挣扎,紧接着传来了噩耗,沃尔特去世了。凯蒂回到了香港,在查理太太的热情邀请下暂住在查理家,尽管在看清了查理的嘴脸并从心里鄙视他,却仍然克服不了欲望。她最终选择回英国,当她终于到家时,她的母亲却去世了。
首先不得不佩服毛姆,这本小说很精致,对凯蒂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述又是那么准确,扣人心弦,感同身受着她的变化,看着她一步一步的揭开每个人的面纱。而每一个人的出现都在对比的批判现实,没有累赘。
看完小说还是觉得挺悲的,凯蒂与沃尔特从结婚到沃尔特去世,经历了那么多,她亲耳听着修女们对丈夫的赞美溢词,对孤儿的爱抚,对灾民的关心和救助,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牺牲在灾区,却至死都没有爱过沃尔特。
凯蒂的妈妈一直希望丈夫能当大法官,却没能亲眼看到,一直希望凯蒂能嫁入豪门,却未能如愿,反而不看好的妹妹嫁入官爵之家,育有一子,最后又怀孕了。
凯蒂明知道查理是个人渣,打心底鄙视他,可当查理用自己的身体靠近她,用自己的唇贴在凯蒂的唇时,凯蒂早已无法抵抗。她讨厌这样的自己,未尝不觉得自己也是个小人,甚至比查理更不堪。
生活就是如此,充满了戏剧性,充满着善与恶。你越是拼命想拥有想抓住的东西,可能最终不会属于你,你明明知道不对的事情却仍然抵制不了诱惑,这就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可是生活中也有如院长,修女一般的人,她们有坚定的信仰,有虔诚的心,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着周围的人。每个人都是不易的,有天生的印记,有后天环境的影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不犯错,我们能做的只有宽容他人,严苛自己,看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