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年7、8月份,我的写作老师提醒我学会深度思考,这样才能提高文章的质量。
关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深度思考”,我深感困惑。
什么是深度思考?我反问老师。
老师说:“先想明白自己为什么写东西,理清这背后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为之努力。”
我依然困惑不已,但出于面子,我没有继续提问。
之后,我决定独自思考这个问题。
我为什么写东西?为了钱?为了名?还是为了所谓的情怀?
我不知道,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那什么又是深度思考呢?
我发现我竟连这个都不知道,怎么办?我好慌。
渐渐地,我的情绪开始陷入崩溃,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东西,为什么现在连深度思考都不会,更可悲的是,我连什么是思考都点困惑。
那一段时间,我陷入迷茫的沼泽里。
02
《拆掉思维里的墙》说:“如果你觉得现在活着没什么意义,还总关起门来思考‘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我的使命到底是啥’‘我该如何改变世界’这种问题,你不仅很难想通,而且会越来越丧,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思考意义→想不明白+很不快乐→我一定是还没找到答案→继续思考意义→更加迷茫和不快乐。
结果就是,你要么陷入迷茫,要么进入虚无,觉得凡事不如‘躺平’。”
好在后来理性战胜迷茫,我告诉自己不能继续这样过日子,不然迟早会疯掉的。
于是,我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才放下面子找老师沟通。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我们是11点半打的语音电话,结束时间是凌晨3点。
沟通之后,我尝试忘记“什么是思考”这件事,尽量把感知放在行动体验上。
我试着找一位自己喜欢的作者,拆解她的文章,利用抄写、拆解、模仿等方式学习,而不是只一味地干坐着思考“什么是思考”。
时间久了,看的文章多了,练习的次数便也多了,我对深度思考的理解渐渐有了一些增进。
我发现,当自己陷入假想而不行动的时候,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再一点一点慢慢地缩小空间,把自己压得喘不上气。
当我开始把行动放在首位,会发现想要的东西像有磁吸力一样,一件一件被吸引过来。
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深入迷茫的恶性循环而不自救。一旦发现自己陷入这个怪圈,应立即停止思考,逼迫自己行动。
03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20年年底那段时间的工作状态,那几个月,除了上午必要性打卡,其余时间我都会把自己锁在一个没人打扰的房间里,不停地问自己:“你为什么不会跟客户沟通?你为什么不会说话?”
在这样的逼迫下,我成功地把自己整抑郁了。
后来的某一天,我在凤起路的一座天桥上给我朋友发信息:“如果我跳下去,会不会立刻死掉?”
朋友回我:“不知道,要不你跳下去试试?”
我气急了,追问:“你为什么不劝我不要跳?”
朋友很淡定地回复:“如果你觉得死亡是你的解脱,那我劝也没用。而你之所以会问我,就说明你压根没有想跳的胆子。你只是给自己压力太大,才会有短暂的抑郁。何必呢?除了生死,还有什么东西想不开?”
我沉默了,之后迟迟没有回他的信息。
那天晚上,我回家暗暗地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以后每天坚持见两个客户,不要管见面之后要聊什么,随便聊,只要我能见到人就行。
说来也神奇,当我不再把关注点放在“聊什么”上面之后,我竟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卖出产品。
尾
把自己逼入恶性循环的原因,不是自己找不到答案,而是自己太过于追求意义,才会陷入困境中,迟迟走不出来。
过多的无效思考远比不过有效的实际行动。想的,永远不如做的好。
就像以前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想那么多做什么,干就完了!
是啊,干就完了。要么成功,要么成经验。反正都是赚,何必闭门造车,最后什么也造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