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从业者也存在2/8法则,大部分产品经理在中小公司,在头部大厂的是少数。很多产品从业者会将进大厂当成人生目标,有朋友将进入大厂作为人生上岸。本篇就聊聊大厂产品经理的优势。
薪资待遇
上一篇文章聊过公司生态位问题,不同的生态位决定了公司能够分的蛋糕大小,相对应处于不同生态位公司内部的员工,待遇也会不同。大厂处在生态位的上游,能够攫取更多利润,大厂员工所能分得的收益相比中小厂通常也更多。
近几年字节、快手几乎成了人才抽水机,越来越多的朋友、同学入职字节和快手。有竞争力的薪资,无疑是吸引众多人才去字节的重要因素。坊间也流传着主要大厂不同级别对应的薪资范围,更是为圈内人津津乐道。混职场解决基本的生存吃饭问题,是非常实在的问题,而大厂给了体面解决这个问题的待遇。
当然有竞争力的薪资,源源不断吸引人才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内卷的问题。跳槽就是降薪,能留下继续卷就卷。
前沿实践
相对来讲,大厂的业务体量、组织规模和资源,都是竞争优势。产品经理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有更加前沿和深入产品实践。也因此相当的中小厂,天然对大厂员工有一些仰望的感觉,不惜高薪/高职位挖这些员工。
在上一段工作经历中,管理层将引入大厂产品经理,作为人才升级换代的措施,虽然大厂产品经理不一定全部表现出色,但选择大厂就像选择985/211毕业生一样,犯错成本肯定是更低,相比高薪/高职位来讲,性价比也是公司能够接受的。
也正是基于以上逻辑,很多从业者会将大厂镀金作为必要的职业路径,虽然讲任何地方都看能力,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考虑产品圈水深和难以客观评价的情况,大厂背书未尝不是企业降低试错成本的较优选择。
闪转腾挪空间
大厂相对中小型公司来讲,业务线较多,对于方向和架构调整,大厂相对来讲也更便于闪转腾挪,而非直接换工作。对于中小型创业公司的产品经理,业务关停,可能并无转岗的机会,导致被动跳槽,体现在简历上就是频繁跳槽。
曾经有位前同事,刚到公司小心翼翼地问,公司业务稳不稳,会不会裁员。了解后才知道其刚被某公司关停业务裁员,被动换工作,导致其对新工作首要要求就是业务稳定不裁员。过去在中小厂,看到或经历类似情形不少,当业务进展不下去,裁员或离职就是中小公司员工不得不面对的选择,而转岗,通常受限于业务有限或一个萝卜一个坑,较难操作。
人脉差异
大厂以上的优势,决定了人才源源不断涌入,公司处于买方市场,于是大厂会有各种筛选和提升准入门槛的标准,最终的结果,就是将优秀的人招入公司。
大厂的人才密度相对于中小公司显然是更高的。上一段工作经历中,随着公司追求人效和压缩成本,新入职的员工毕业院校和过往公司,呈现越来越不为大众所知的问题。而换到大厂国内外名校、名企更为常见。
同事之间关系,是走出校园后,为数不多容易达成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因此同事本身即是人脉。当各自日后有不同发展后,合作或提携都是日常操作。大厂人才密度高,会带来相对高的人脉和未来潜在合作机会。
困局
大厂由于业务庞大,人才密度高,人员关系复杂,变动调整多,会倾向于将产品经理螺丝钉化,需要做什么工作或业务,就能快速上手。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到了年龄红线,并没有升到管理层,仍然做一线工作,逐步丧失性价比,就会陷入被优化的境地。
过往几年诸如华为大龄员工被劝退跳楼问题,都体现出了大厂各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温水煮青蛙的作用。员工年轻时在大厂各方面收益不错,无心想别的。等到中年,突然发现各种能力缺乏,用钱的地方却很多,想折腾却折腾不动了。
职业生涯
困局中提到的情形,说到底是现实利益和稳定性,代替了思考与规划,导致后期陷入被动局面。
而有产品从业者则是有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大厂工作几年,进入中小厂谋求管理岗,再到大厂跻身管理岗,履历、能力均有所得,职业生涯也能够被拉的更长,视野、格局和前途也更加高远。
无论大厂、小厂,处于对自己负责任的角度来讲,都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不至于遇事陷入被动局面。
关于作者:
小乐帝,一线AI产品经理、简书科技优秀作者、产品经理读书会创始人。
「产品经理读书会」
专注于爱读书爱思考的产品人提供读书推荐、产品思考、以书会友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