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管仲曰:“公谁欲与?”
公曰:“鲍叔牙。”
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公曰:“然则孰可?”
对曰:“勿已,则隰(xí)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不畔,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解:
本章讲管仲为齐桓公举荐人臣。
鲍叔牙为人“洁廉”。从下文推导,此处的“洁廉”应是大公无私的意思。公而忘私,这是人臣的重要准则。但管仲认为,鲍叔牙自视清高,太过耿介。如果让他管理国事的话,要么会约束君主,要么会违逆百姓的意愿。
隰朋不同,他“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不如黄帝,因为他还不能做到无为而治;可怜不如自己的,因为他理解他人的不足。上面忘记君主,下面随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