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恶乎属国而可丨《徐无鬼》章七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管仲曰:“公谁欲与?”

公曰:“鲍叔牙。”

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公曰:“然则孰可?”

对曰:“勿已,则隰(xí)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不畔,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解:

本章讲管仲为齐桓公举荐人臣。

鲍叔牙为人“洁廉”。从下文推导,此处的“洁廉”应是大公无私的意思。公而忘私,这是人臣的重要准则。但管仲认为,鲍叔牙自视清高,太过耿介。如果让他管理国事的话,要么会约束君主,要么会违逆百姓的意愿。

隰朋不同,他“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不如黄帝,因为他还不能做到无为而治;可怜不如自己的,因为他理解他人的不足。上面忘记君主,下面随顺百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