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印象深刻的,我挂过一次课:体育课。那时大二,我记得我先学的交际舞,一开始上课,我就觉得我不会,心里的这个声音不断在重复,越来越响,很快我完全蒙圈了,完全不会。
弱弱的愣愣的待了两节课,我换了我自认为OK的健身操(我小学中学一直领操,传说中动作非常到位、标准),最后呢,我就挂在了这个健身操上。记得当时,缺了两三次课,没跟上,然后“我不会”的声音不断的从心里冒出来,我就像中了魔咒,不会。记得有几位善良的同学很认真的教我,快考试了,有天中午我请一位朋友午休时间在宿舍楼下教我,她跳得很好,教得也很认真。然而并没能教会我。
我就是不会,最后我挂科了,挂在健身操上。你一定觉得很不可思议吧?那么简单的一个课。呵呵,我也是,10年过去了,记忆犹新。
我记得我蒙圈的,愣愣的,中了魔咒般的样子,那时候我就站在那里,僵硬的。
学生时代,算不上学霸,但在我的小圈子里,学习成绩好,一直是我的最重要标签啊,作为佼佼者的我,收获了各种殊荣和特别的厚待。即便是上大学时,自暴自弃,经常逃课,最后也算是老师眼中的一匹黑马。
我挂在健身操上了,那么简单的课,想说“居然”,但是发现没有又没有意外的感觉。我不会,因为我觉得我不会啊。
是的,直到今天,越来越发现,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甚至可以说,是我经常循环的一种模式,一直默默的跟着我。
我觉得我不会,这个魔咒,一直都在。
记得中考时,数学题最后一题,做到最后,1200,我愣是分解不出30*40,那一题就这么毁了。后来我上了我们那里最好的中学,非重点班里的第一名,一分之距。后来上大学时,我又是班里第一名,从此,我讨厌第一名。
以前考试,得过无数的第一名,刚开始是很轻松自然的,好像我不需要特意去做什么。后来第一名慢慢的变成了一种要求,我变得很努力,我表现得很努力。上帝一定是很喜欢搞笑的,我就是经常被捉弄的那个。
几年前的一天,跟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她第一次坐手扶梯,不敢站上去,飞快的饶到旁边走楼梯。后来有一次,另一个商场,没有楼梯可以给她走。我带着她,慢慢告诉她站哪里扶哪里,很安全的。再后来的一次,她终于敢自己坐了,我远远的看到她,看着电梯不停的往前运转,她鼓起勇气很努力的跳到前面几级。
后来我经常告诉妈妈:越先进的东西,其实越简单,越安全。这句话,也给我自己。
我看到了深植妈妈心里的恐惧,也看到了自己的。这个恐惧,其实并不是因为眼前的事情才发生的,而是深深的根植在身体里心里,这是一种程序,一碰就启动。
记得大学时,有个假期,到一个泰国朋友家里玩,顺便帮忙给他们从广东进货来的玩具套上塑料包装。聊天着,我说起这个事情很简单呀。朋友哥哥说了一句:“是啊,很简单的,可是为什么你那么努力?”
当时我愣了一下。多年以后,想到这句话,依旧清晰。是的,一语道出了我的常态呀。紧张、努力、认真,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允许自己出错,要求自己总是表现得很好。
终于清楚的看到了我的模式和程序,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总是那么苦大仇深。
有种不会,因为我觉得我不会。
我要慢慢的去经验这深深的恐惧,慢慢破解中的各种魔咒。慢慢看到,是不是又在给自己设限了,是不是又在给别人下咒了。特别那些对那么忠诚的孩子和灵魂,这样的咒语,特别容易灵验。多么可怕而不易察觉的事实呀。
三天前,我决定开简书。名字叫啥好呢,没有了波澜壮阔的心境,就叫“撒花女子”吧。
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平凡和渺小,能为别人做的最美好的事情,应该要数“信任和祝福”了吧?于自己,也同样祝福自己,轻松自在,不给自己设限。
这么细碎的文字,想到哪里就想哪里,写完就发,没有布局,没有规划,没有漂亮的图片,也没有什么目的,不惊艳也不出彩。这么快节奏的年代,也已经很少人愿意读这么多文字。这么琐碎的主题不清,文字没有力量的,读起来甚至有种不知道在说什么的感觉吧。
所以这样的碎碎念,不讨好和取悦任何人。纯粹是自己对自己的倾听和陪伴。有人说,写作可以疗愈,我相信,所以开始了。以前的生命里,觉得别人很重要;也觉得自己对别人很重要。现在的日子里,觉得自己很重要,自己对别人没那么重要。
到时间就娃起床了,就这样发了。不完美的文章,一如不完美的我自己,我要勇敢去面对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