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写作只是局限于日记本自述郁闷似的写作,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写,心情好的时候却从来不去记录。
这样的后果是,事后日记本里记载的都是自己不愉快的狭隘思维。日记本如同自己的思想垃圾桶,写完了自己都懒得回过头再去看一下。
自笔记本电脑开始普及,慢慢抒发心情的方式变成了敲击文字。无聊的文字敲击的多了,自己也觉得没意思。所以,开始思考,发现自己无知,发现需要看书,越看书越觉得自己无知。如果说阅读时为了开眼界,那么书写就是将看到的听到的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的过程。
而我多半时候都是太过于浅薄,看的少,自己思考的更少。
自结缘于简书以来,自己的思维被大家的博学多识深深的冲击着,思考变成了一件不得不强迫自己进步的事情,简单的思考也不过是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感性想法,如果需要深入的有体系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方法是把内心的想法写下来,阅读—思索—书写,这个过程如同电脑的工作程序一般,输入—转化—输出。只有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慢慢变化成你自己的知识。
我渴望自己能内化更多的知识,阅读愉悦我的同时,我也思考如何更好的书写,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进而提升自己,想想,书写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
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受制于各种琐事的摆布,一会儿要干这个,一会儿又要干那个,而灵感和好的想法多半都如同一闪而过的烟花,如果不及时记录整理,很容易就淹没在生活的琐事中,我们的注意力多半不是集中在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中,而总是操心了琐事、无用之事。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注意力更是有限,你脑袋里装的垃圾多了,有价值的事情自然就没有了立锥之地。更何况,那些外在的好坏、他人的动向,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被琐事搞得晕头转向,失去重点。
所以,如果有意识去书写,去珍惜自己吸收的精华,书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书写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每一步思维上的思索都将将我们肤浅的认识推进了一步。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草稿纸、没有书写,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如何产生。由此可见,书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备忘录的作用。
2.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
当我有一个想法时,我总是利用手机立马把他记录下来,下次看到这个点时,又有了新的想法,再补充在后面,甚至为了缓存自己的思维,当看到相关的文字和别人的想法时,也立马用笔备注在后面。
当自己书写的时候,缓存的和自己的似乎一起作用,经过自己大脑的“添油加醋”,炒制成了自己的思维结果。大家都明白瞬间的记忆是面片的、感性的、肤浅的,只有书写后,这些珠子才会穿成一条项链,如论好坏与否,能写出来,总归是好的。
3.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
受委屈了,心里有想法了就会自然的“不平则鸣”,每次书写过后心情总是会好很多,这个过程是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如果一个人自言自语,毫无疑问的被别人看成神经病,如果你书写成文字,这也是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你的“对话方式”瞬间似乎“高大上”了很多,而你也是用一个较为高级的方式完成了自我反省和反思,这个过程是我所提倡和追求的。书写习惯了,更会爱上这种对话的方式。
4.书写是与别人的交流。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盲点,盲点就是自己很难觉察到的地方,我们发表心情发表说说,总是试图向别人展示、说明自己,也很乐意去看别人对你的评价。书写无疑提供了我们思维与别人交流的一种渠道,例如在简书上写作,看着友友们的评价,自己或开心或思索,这个过程也是让大家帮忙查找自身盲点的过程,君子每日三省,何乐而不为呢?
5.书写是对思维的提升。
每一次的书写,就是一次被迫式的思维升华,在没有付诸笔端的时候,思想在脑海里存在的形式往往较为模糊。零散的、感性的认识总是需要升华为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我们追求的结果也不过是如此。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思维的提升,只是思维提升了,自己的行为才会提升,我们的习惯和生活才会随之变得更好,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需要书写,需要记录,需要反思,更需要改变。
很多人因为没有书写的习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其实这是一个弊端,如果不想在一个石头上摔倒多次,我们必须要强迫自己进行思维整理,反思。假如你逼自己一把,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下的文字,坚持这条道路并试着慢慢的拓展思维,我相信在理性的道路上可以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