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初中之后,孩子的变化之大让我始料未及,以前小学懒懒散散,随便听听就能考得差不多,在初中似乎行不通了,科目太多、作业太多、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回家想放松,又被家长管控,郁闷心情无法发泄,稍微有一些不如意,就痛哭大喊大叫。也许上一秒还在跟你嘻嘻哈哈,下一秒就情绪失控,反目成仇,初中作业难度增加,有一些作业不会,就需要用手机查询,所以手机的管控也越来越难,再加上孩子学习不自觉,导致了我的心情的焦虑,语气变得生硬,态度变得冷淡,我的变化也引起了孩子的愤怒和反感,一言不合,两个人就刀光剑影,两败俱伤。
回想自己上学的时光,好像没有经历过青春期,学习压力不大,学习的难度,还有作业量,没有像现在的孩子这样这么多,这么难,但现在孩子不一样,从小就被寄予了厚望,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家长的付出,在孩子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的事情好像只有一件,好好学习,但就这一件事情,他似乎也做不好,每天给我的感觉仍然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 于是矛盾就出现了,非常容易批评、指责、否定她,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就像一只刺猬,浑身长满了硬刺,说不得,碰不得,你一说,一碰,它就用硬硬的刺扎你。七年级的时候,我们俩的状态都不是很好,我无法理解,也接受不了他的那种叛逆,他的那种大哭大闹无法控制的情绪,甚至还带他到医院,找心理医生做了测试,但是怎么说呢?心理医生只是让他做了一套题,然后就非常简单的给下了评论,轻度抑郁,并开了一大包药。看到那个结果,我也非常的震惊,可能孩子真的是病了,或许他只是情绪出了问题?我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自己在教育他的过程中,是不是做的也不对?于是我主动去看了很多与孩子沟通的书籍,上网查了很多关于青春期孩子的资料,对青春期孩子情绪的变化,了解的越来越多了,渐渐的不再跟孩子那么针锋对麦芒了。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孩子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不愿意都听你的了,李玫瑾教授说过,青春期孩子的全部诉求(就是这九个字)——求关注、求尊重、求理解。要想与青春期的孩子构建好的关系,从尊重和放手开始,这意味着我们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学会理解、学会信任,学会尊重,学会放手。
面对他的叛逆,我也采取了很多方法,比如给孩子写信,孩子一直以来特别喜欢小动物,想要养一个小宠物,那就满足他的要求,买了一只宠物猫放在家里,孩子的情绪,逐渐的稳定下来,我也尽量心平气和的和他说话,他情绪上来的时候不去给他讲道理,让他自己逐渐的静下来,孩子也知道自己没有自控力,主动要求我把他的手机设置成健康使用手机模式,手机的软件和使用时间受到限制,这就不需要我再担心他使用手机,有一段时间孩子特别懒散的时候,因为我的手机上有两个微信,我把其中一个就设置成班主任,然后不时的发短信,然后给孩子说老师多重视你,又鼓励你了,老师又给你布置新任务了,你得抓紧时间完成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能够快速的去完成一些你说了没用,但是老师说了有用的事情。总的说来,我改变了自己的,孩子情绪也不那么激烈了,虽然成绩忽上忽下,不是特别的好,但我也不像以前啊,那么焦虑,每个孩子的天资是不一样的,学习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非常轻松的,他很容易就能取得好成绩,很有成就感,但有些孩子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成绩依然平平,这跟他的专注力,学习效率都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谁也改变不了,我也逐渐改改变自己的关注重点,少看成绩多看性格,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未来人生的走向。对孩子来说,分数固然重要,但性格教育亦不可或缺。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成绩不代表全部,也并非界定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要让眼前的“唯成绩论”影响了孩子之后的长远发展。
与孩子的沟通,我也做了很大的调整,主要做下做了以下几
01
停止大喊大叫
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首先停止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因为家长大吼大叫,孩子的激素水平升高,双方一定会冲撞,他也会大吼大叫,会相互伤害,他身上的“刺”会更硬,他就会更加叛逆。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那你要反思一下,还不是因为你跟他的互动,把他教成这个样子的,所以你干嘛生气,你不用生气,你得先停止大吼大叫,学会好好说话、温柔地说话。
02
停止唠叨
唠叨的家长会导致孩子身上的“ 刺” 都竖起来。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唠叨得孩子很心烦,所以明明知道对,孩子也不去做;你唠叨得孩子很痛苦,孩子就故意伤害你,让你痛苦;你唠叨得孩子自尊水平很低,让他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他就破罐子破摔,一差到底,忽视你的存在,屏蔽掉你的声音。
03
沟通的时候适当示弱
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强势的家长。跟叛逆的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要适当示弱,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行加给孩子,要先肯定孩子的观点。不管孩子说什么,先问为什么,然后说:“孩子你说得对,站在你的角度是这样的,我这样理解你看可以吗?”
04
每天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个亮点
你可能会说,你不知道我的孩子现在有多差。也许真是这样,但你依然可以发现他身上的亮点。比如,我们去超市买完东西,他总是主动提着最重的那个袋子,我们到楼下打纯净水,他一定会从你手里把水桶抢过来,坚持自己抱回家,很清晰的记得有一次在往楼上提水的时候,他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是不是还有点用处呀?听到他这句话,我无比的心酸,我都做了什么,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是最没用的那个人,幸好我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不断的去鼓励表扬孩子,逼迫自己发现亮点,适时讲出来,告诉他,因为一个人不一定喜欢自己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欣赏自己的人。
总之, 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会好好说话的人,会温柔说话的人,会给孩子鼓励、温暖和爱的人。只要坚持做好自己,孩子自然就会被“软化”,同时也要放平心态,孩子学习学的好,那就让他去报效国家,孩子如果学习不好,那就让他承欢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