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首诗,喜欢一本书。
上课时老要求学生写读书批注,从没有示范过,从今天开始,我开始阅读批注《苏东坡传》。
读书批注,就是读到某一句或者一段话有感而发,说心里想说的话。因为读书人群不同,阅历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所以感悟也不同。读书批注,因人而异。而我知识层次偏低,能力有限,所以批注难免粗浅,欢迎批评指正!
粗体字为个人感悟,其它为原文。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作者苏轼。全词如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第一篇说到,东坡六岁入学,很快就在一百多人里脱颖而出,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句。
苏东坡的童年,中国是在宋朝最贤明的君主统治之下,国家太平,人民无事。所以君主极力奖励文学艺术。朝廷之上,贤良之臣在位,文才出众的人士都受到恩宠,侍奉皇帝,点缀升平。
因为国家太平,老百姓不用去打仗,而皇帝又提倡文学创作,文才好的人能得到赏识,所以饱学之士潜心钻研。欧阳修,范仲淹的大名也传到幼童苏东坡的耳朵里。就像现在,你心里崇拜某个人物,你一定会向着他的方向努力。
前几年有一档综艺节目特别火,叫《快乐女生》《快乐男生》。李宇春,何洁就是从选秀节目走出来的。我在一本书里看过这样的报道,何洁出名之后,她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报名海选过。张杰,魏晨,苏醒也是通过《快乐男生》节目火起来的,张杰因此认识了谢娜。少男少女们一看唱歌能出名,都着了魔一样练歌。
现在最火的是抖音,大家又都拍拍拍,拍拍拍,希望自己也能火起来。
好,绕远了,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准备科举考试。我想大概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中考。因为十一岁榜上有名,也不能去朝中做官呢,太小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在班上背诵时,学生必须背向老师而立,以免偷看敞开在老师桌子上的文章。肯发愤努力的学生则把历史书上的文字整篇背过。背书时不仅仅注重文 章的内容、知识,连文字措辞也不可忽略,因为做文章用的词汇就是从此学来的。
古文措辞指一篇文章用语平易,有感染力。语言准确凝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不只是会背,还要思考它的修辞手法。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比喻,拟人,对偶等。琢磨作者怎么写的这么美。琢磨透了,消化,吸收,用在自己的文章里。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本是一篇说明文,可是开头一段好像散文,语言典雅凝练,富有表现力。
这种背诵记忆实在是艰难而费力的苦事。传统的老方法则是要学生背一整本书,书未加标点,要学生予以标点,用以测验学生是否彻底了解。
我们学习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就有很长一句话不加标点符号,如果你是真的读懂了,应该知道在哪儿停顿。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是用这种方法。从古至今,成大器者无不是努力刻苦勤奋的典范。鲁迅从小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 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写一遍等于背三遍。我现在批注觉得受益良多,记忆深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是一句空话。这样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因为每当他向皇帝进谏或替皇帝草拟圣旨之际,或在引用历史往例之时,他决不会茫无头绪,就如同现代律师之引用判例一般。再者,在抄书之时,他正好可 以练习书法。
一举两得。加深了记忆,又练习了书法。但是,课堂上有时我让大家抄写一段话了,一部分同学很认真,另一部分就是敷衍一下。字写得辣眼睛 ,别说练习书法了,是越写越差。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因为读书人除去教书外,仕途是唯一的荣耀成功之路,父亲名落孙山而归,必然是颓丧的。
铩羽而归:sha羽指伤了翅膀,比喻失意。父亲落榜,当然失落。杜甫也是,虽然隔着几百年,但是读书人希望通过考试获得仕途之心情是一样的。例如每年高考揭晓,都是几人欢喜几人愁。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吗?不过,现在的高考公平公正公开,是寒门子弟最好的出路。你有能力,农村娃也可以上北大。我们再想一下杜甫那个时代,何等黑暗!现在,所有的努力,终有一天,会结出幸福的果实!所以,加油吧,后浪!
附燕子读书记录:
从四号到今天十二号,八天时间她读了七本《哈利.波特》,中间两天去乌龙山游玩,一三五四个小时绘画,二四六俩半小时口才。算起来,不到六天。
写下这个时间,我也惊奇,哈利.波特书不算薄。一是她看书快,二是她专注。吃饭时拿到饭桌上看,睡觉时坐在床上看。
不知道她看的啥内容,有时叹息,有时轻笑,这也许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