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
成都有两个著名的景点:武侯祠和杜甫草堂。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在综艺界掀起了一股清流,便也有很多人开始写文讨论“比赛的应试色彩”、“教育的资源分配”、“素质教育胜利的号角”这类问题。我直接看了决赛,觉得这节目直勾勾地激起了我心中的“文人崇拜”。我说激起了,是因为我心中一直都有一片文人崇拜的镜湖,比如其中有钱穆、陈寅恪,但是这节目就像石子砸进水中,激起了回忆的浪。
我心中的文人崇拜来自小时候看的古装电视剧。我记得很清楚,学习忙起来没时间看电视剧的时候,就列了一些单子,想着以后长大了,有时间有电脑就可以看了。电视剧中,我尤其喜欢文人炫“文化”的时候。譬如,当年的《风筝奇缘》,女主对对联:
上联:滕王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
下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当时也没电脑百度这类的,就觉得,这简直是天才般的存在啊!我就把这两个对子用笔写到了我家中堂字画的一个角落。又如《孟丽君传》中,孟丽君在学堂问老师:“孔子弟子七十二人,你知道为什么么?”老师当然不知,丽君道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五六三十,六七四十二,加一起不就是七十二么?”。那时候还小,也没学《论语》,觉得我孟大神读书是如此地好,字字句句烂熟于心,大神!高中学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怎么这么熟悉呢,不过也不会影响我心中的文人崇拜。对那些真正有着修养、胸怀和文化底蕴的人的崇拜。
高中班里有个女生转进来半年样子,在离开准备出国时便上台给我们道别。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当时我那个心里的波涛汹涌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这,简直,还有比这首诗更能表达离别情怀的么?还有比这个女生更有才的么?虽然我不记得这个同学的名字了,但是我把这首诗写到了我家老房子房间的墙上。可能大家觉得我怎么都一言不合就写到墙上或者哪个公共的地方,因为当时内心激起的那种汹涌的文人崇拜让人必须找个配得上的地方写下它。在研一的时候,看《柳如是别传》,钱牧斋先生说出那句“国家能亡,天下不能亡啊!我们还承担着传承周礼的责任啊”的时候,一个落魄的,失去国家的,放弃守城的,准备做贰臣的,忧国忧民的文人,也着实让我崇拜了好久。
很多人可能都觉得这是文艺青年才有的情怀吧?我想这不是的。我想“文人崇拜”,或者可以说“知识崇拜”是每个人心中的那片湖。对优秀的人的,对有特别才华的人的敬佩是每个人都有的情愫。每个人心中常常有着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优秀的期盼,只是被太多的事牵绊。而且,我也并没有走向了文艺青年的路,我的记忆力差的难以想象。像武亦姝同学那种记忆力的(当然喜欢可能带来反复便带来熟悉),我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其实,在古代很少文人是一种纯文人,可能在魏晋那种风气糜烂之下会有,可能在唐朝那种以诗取人的时代会有,但大部分都是“学而优则仕”的。特别在“文以载道”的古文运动之后,文人的写作便不简单的是诗酒田园。像三不朽强调的“立德立言立功”,文人常需要扮演各种角色。比如王阳明先生,可以是“朱熹理学”的研究者,是政论者,也可以是老师,是打退反贼的将领。
但我所讲的文人崇拜,还是侧重在文的一面,那些以文为特长的人。比如苏东坡,他是官至皇家秘书(起草书写圣旨)的政治家,是一个炼丹药的化学家,但名垂千史的还是他的文学作品。侧重在文,便需要有文的载体。在中国,《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之后便引到了千年的写诗传统,凡人类所有的情怀,便可以写进诗去。人是一个诗的动物,有它的深沉、浪漫、细腻、豪放。所以,诗词大会除了激起了我心中的文人崇拜,也在告诉我,是不是闲时再多读读诗,写写诗,以免错过这千年的甘醇呢?
附上我喜欢的诗人歌德的一首几句小诗(莫惊奇,是歌德):
世间凡人的最高幸福
某过于保持自己的个性
我们尽可以失去一切
只要我们依旧是自己
文末推荐一本小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