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天,在“换一种活法”的全国群里,分享了一个我朗读的《走出焦虑风暴》的录音。接着,有一位叫Angel的微友加了我。
她问:“你是心理师?”
我说:“还不是,正在路上。倒也学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东西”
她跟我描述了她的近况,过得并不开心,而且每天空闲时间非常长。没有工作,也不想找朋友去玩,每当闲下来时就开始胡思乱想,且无法停止。
她说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从谈话中我能感受到她无所适从、分崩离析的生活状态。我问她之前是做什么工作,她说前些年都是自由职业,每天也非常空闲,但以前不会有现在这种恐惧、焦虑的状态。
她说之前还有运动、读书、看电影的兴趣,但这段时间似乎对所有这些都提不起兴趣,每天的空闲时间都用在思考之上,且并非有规律、逻辑的思考,而是那种非常凌乱、毫无头绪的念头纷飞。让人感受到一种漂浮性焦虑,紧紧地包围住她,让她喘不过气来。
我尝试问她很多问题,关于她的兴趣、长处、生活、经历、家庭等。试图帮忙她找到问题的根源,这些外在的状况,必定会有深层的因素在影响着,且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错综复杂。
我问她:“你是跟父母一起住?还是单身一人在武汉这个城市?”
她说:“一个人在武汉。”
我说:“可以问一下你的年龄和婚恋状况吗?”
她说:“今年三十岁,未婚,目前单身。”
所以,关于亲密关系这一块,我就没有深入地问下去。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在这个年龄是最容易受到亲密关系的影响,亲密关系中的失衡会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情感依赖失去支撑。尤其在幼儿成长期间,依恋关系没能很好过度的人,在面对外界的生离死别时,会陷入到严重的不安全感、患得患失的情绪之中。
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她跟我说:“其实我不是单身,我跟一个已婚的男人,已经持续了一段七年之久的关系,我是一个小三的角色。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纠结着,如果我跟他生一个孩子然后我自己抚养,这样好像不完整。我还是很希望能够走出这种关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他,组建一个完整的家庭。”
我问:“这段关系你有跟你的朋友说过哪里?”
她说:“没有,就我堂妹,闺蜜,然后就是你”
一个陌生的微友,未曾见过面,能对我如此信任,跟我袒露她的心声。可能也因为我永远也不会进入她的现实生活,所以她可以毫无顾忌的敞开跟我讨论这一切。
她非常纠结于是否应该离开这段关系?
我问她:“在这段关系中,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以及假如你离开他,你最担心的的是哪方面的问题,比如:经济、情感、性爱……”
她说:“恐惧和焦虑是主要感受。最难以割舍的还是情感方面。他以前会给我些钱花,但后来我基本上都花自己的钱。关于性方面,我好像没有那么大需求。”
我问:“你们在这段关系中有分开过吗?或有产生过什么争执吗?”
她说:“比较少,大部分时间还是快乐的。我们彼此之间有因为吵架而相互动过手,有一次我半年没理他,后来他总主动联系的。”
我说:“既然你在这段关系这么久了,你就边在其中,边做一些事情作为过度。”
我给不了什么建议,更给不了什么帮助,我所能做的就是作为一个聆听的角色,适当的时候给她理解的回应。
对于她的生命故事,我想在这个社会中,会有不少人正在经历、曾经经历过。
当爱情没有了,你还有面包吗?
2
非常喜欢的一档节目奇葩大会,有一期来了一网红,19岁的男孩子,把脸整成了蛇精脸。在现场时,他反问了大家一句:“你们敢说你们当中谁完全没有整过容的举手!”
大家都很实际,也不配合地举手。嘉宾了给了他很多建议,说他虚荣心过剩,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迷失了自己,以为一张脸能够换来一辈子。
他接着说:“我是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高晓松毫不客气地说:“你这不是什么路?这这是一时的趋势,就是耍一耍,不是靠自己真正的手艺赚钱的。难道真的未来的职业,就靠整天P图、发图吗?”
在去年突然火起来的网络直播,确实让许多有脸蛋、好身材的女生赚到不少钱。更多是属于一种感性消费,大家就对于这个人一时的热爱,然后就开始刷跑车、火箭、拉博基尼、游艇……
有才华的人,别人为其付钱我可以理解。有一次我也好奇,就上了一直播平台,看一女生,长得也不算漂亮,浓妆艳抹,也不会什么才艺,就是简单地跟粉丝们聊聊天。一看星光值,吓我一跳,一千多万,其中我一位男士就刷了一千万。据了解的人说,这土豪已经刷了好几天的一千万了。
我百度了下,一千多万的星光值,差不多就是十万的利润。关于主播与平台的分成制度我不了解,但再怎么分,也是不小的数额。
而我也有看过有才华,又会聊天的,歌手关迟。她的歌确实唱的好,也很会聊天,这也验证了说话是最大的生产力。每天晚上也基本上都会有壕哥们为她几千几千地刷,直播的力量,真是强大。
消费很多时候是感性的,当粉丝与主播的情感到达一定程度时,根本不用考虑什么用户粘性、话术、内容生产……很多人都是,爱屋及乌,到了情感依赖的程度时,其他都不重要,花的开心就行。这可能正是粉丝经济兴起的原因。
而谋生在现在年代,除了跟个人技能有关,更是跟趋势、平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
李开复也来奇葩大会,做了一场演讲。
一上场,就说:“在场的各位,这一堂你们要认真听听,因为你们未来可能都会失业!”
李开复说自己在2016年所投资的项目,都是人工智能方面的项目。未来大部分的理性操作项目,可能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紧接着就是大量流水线、替代性高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然后大量人员面临着失业。
现在作为一名公司的创始人,可能还需要管理着具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人,会面临着员工迟到、早退、请假、产假、辞职等状况,以后面对着一堆人工智能,那就可以完全节省了一部分管理成本。也不需要打卡,人工智能会非常准点上下班,不会因为情绪影响到工作效率!
但人工智能真的可以完全取代人类工作吗?
并不是,那些文学、艺术、音乐……这些需要运用到人类情感的部分,人工智能是做不了的。也就是说,未来内容生产者会变得无比的值钱。
不用说未来,现在内容生产者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知识变现的阶段了。
逻辑思维开发的得到APP,就我这个对于经济管理书籍并不十分渴望去了解的人,也在上面消费了千把来块钱。可想而知,如今有大量的创业者、企业家、自媒体等,都急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前沿的资讯,不断在思维认知层面自我迭代。
仅看各大专栏订阅人数,如李翔商业内参、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都已有十万人订阅了,每个专栏的年费是199元。也就是,对于内容生产者,第一年就可以拿到近两千万的纯利润。还不止,这部分读者在往后的每年,如果觉得内容优质,要继续跟随,还需要继续付年费,等于说这批用户,并非一次性消费。
在内容付费平台中,与得到App类似,又有不同之处的是小密圈App。这是根据《必然》作者凯文凯利KK所提出的观点:“如果一名创作者能连接1000位铁杆粉丝,那么这之间产生的利润就足以提供创作者自由地生活、工作。”
小密圈与得到不同的是,它没有得到那样,拥有像罗辑思维那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强大的粉丝群支撑,所以小密圈没有做开放性内容,都是付费的圈里服务。
可见,还是要做一些思考、写作等创造性的事情,事实证明,做这些事,是可以转化为价值的。
《三体》中有句很经典的话——
“弱小和无知并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让我们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保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