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真正的去触碰自己的高考,已是18年之后。朋友圈里高考祝福,一如既往热烈而喧嚣。
18年后的自嗨
高考前夜,凌晨两点多真正入睡,没有一丝的焦虑,也谈不上兴奋,可能那个夏天有点热。
本人特点就是傻傻的,心态出奇的好。按部就班的考试而已,没有深思高考会给我带来什么人生转折。
考试当天早晨,接受头发已花白的化学老师慷慨激昂的动员,那一刻有些感动,但好像肾上腺素并没有多分泌一丝一毫。来自河北衡水的我们,久经考验无数,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回想起来,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当时怎么能体会那么多的深意呢?
接下来就是超过预期的分数,结果到了18年后,我成为了一名专门治疗静脉曲张,全国各地奔走的流动医生。
如今想来,人生有些事情超出我预期发展,有些和高考有关系,更多的是没有关系。
自嗨完毕!
最接地气的祝福
调侃就是博大家一笑, 耍个滑头而已,有用没用,图个乐呵。
有那么多的不公平,通过原生家庭,通过不同地域,通过不同环境来显示,种子早已种下,那么最后的这道公平也只是遮遮掩掩下的统一标准而已。
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分数是一个门槛,虽然让这事情看起来公平,但专业选择,行业未来的洞见,没有信息的高考学子还不能和那些优渥环境的同学相比较。
但分数本身的确是一个看似公平的衡量标准,所以既然高考的目标是分数,抓分数是必须的核心目标,在这个指挥棒面前,分数就是第一位。
其实高考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不用多讨论,深刻的认识到人生来本身就不公平,然后你再去选择自己奋进的道路。
进不进大学,背后都有翻盘的机会
如果进入大学,很多学子开始放羊,突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
原因是之前的多年,都是通过家长和老师的高压、监督来进行学习,撤掉外部监督,突然间失去了力量,而内驱力没有建好,自己的这架马车突然拉不动了。
能量无处散发,打游戏、熬夜、搞对象、参与社团、精力无限恰逢自由万岁,所以由你玩四年是不错的真实写照。
也有很多聪明的榜样。
有的专注于学业,有的专注于创业,早早了解创业思维。
很多天天泡图书馆,已经开始托福、雅思之旅的同学要比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学要段位高了几级,因为目标感明确,背后往往有高人指点,这是大学里聪明的学霸。
假如没有进入大学,社会的岗位千千万,总有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如果说进入大学是开启新的篇章,那么进不了大学,那也可以改变梦想,踏踏实实的过日子,与奋发图强也不矛盾。 虽然大学被称之为象牙塔,但不是每个学生出来之后,都戴了象牙制作的王冠,也有不少草包。
究竟为什么要上大学?
很多人并不能冲破学历的魔咒,总觉得自己学历不高而自觉低人一等,也有很多学历很高的人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其根本问题都在于修炼的段位还不高。
学历说到底,是一个标签,代表着曾经的过往,也代表了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比较高档的人脉圈子。
比如一所名牌大学,未来进入到某个领域的关键岗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形成权力或者财富聚集的概率比一般人要高很多,乌镇的饭局会让大家一阵唏嘘,必须要上个985或者211才能有更大机会的成功。
但上了大学,不代表着一定具备高能力,最终取决于在大学中做了什么。如果深入的研究某些技能或某一领域的深度知识,那么高学历必然不负你,会成为日后工作上的助力。
不上大学又有什么关系
不上大学而成功的人比比皆是,毕竟人生是技能包的叠加。
练习技能需要接触到技能涉及的环境和信息,大学恰恰是集成了众多能力和信息的地方。但是借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化,很多原来必须进入到某些大学才可获得的信息,在生活中都已成常态,结果就是大学的价值未来可能会被拉低。
如同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诸多信息,为什么一定还要去图书馆呢?
尽管好的大学会加速自我成长,优秀的人也会产生聚集,一起做优秀的事情,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但那也只是要素之一,并非绝对关键。
打破学历束缚
从长路人生来看,经历的高考,拿到了学历不代表着一定有文化。
文化到最终的形式是什么?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扯开学历的绳索,在大量的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再塑。
学习搜索技能;
学会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学会控制情绪的能力;
练习特定的技能包,才是真生的学习要义!